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4年08月14日
總統接見全國各地區農田水利會會長暨104年「模範水利小組組長」代表
  馬英九總統今(14)日下午接見全國各地區農田水利會會長暨104年「模範水利小組組長」代表,除對渠等長期協助農民守護良田表達肯定與感謝之意,並說明政府增進農民福祉之政策作為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全國目前共有17個農田水利會,總計3,486位水利小組組長,今(104)年獲選為「模範水利小組組長」的有84名。渠等長年在農村服務農民,確保農作灌溉與收成的穩定,可說是推動全國農業發展的英雄,殊值肯定。
  總統指出,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近10年來臺灣豐枯水年的降雨量差距高達2,000毫米;而大豪雨的次數也愈來愈多,例如單日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天數,在20年間即增加了2.7倍。而依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去(103)年下半年降雨不足,是67年來最乾旱的一年,政府相關部會及各農田水利會從去年9月開始,就密切監控水情發展,在各單位同心協力調度用水之下,終使去年第2期稻作順利完成灌溉和收割。
  總統說,全國農田水利會所維護管理的灌溉排水渠道,總長度約有7萬公里,每年營運的農業灌溉用水約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2%。與會組長平日義務協助農田水利會管理水閘門及田間配水作業,極為辛苦,責任也非常重大,除在汛期及颱風季節來臨時必須隨時注意降雨情形,避免農田受淹水災害;乾旱缺水時,也要配合農田水利會灌溉配水作業,協調小組內的農民遵守灌溉規則,避免搶水紛爭,貢獻良多。
  談及政府農業政策,總統表示,行政院於民國98年開始推動「六大新興產業」政策,其中包括「精緻農業」。在政府與國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產品貿易連年成長,在民國96年農產品出口值總計34.3億美元,至去年總計高達52.6億美元,大幅成長了53%。
  總統進一步說明,自民國98年起,政府陸續實施「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農村再生青年回鄉築夢計畫》及《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等。去年我國休耕地面積已經降到了10萬公頃,比96年他上任前的22萬公頃,減少近12萬公頃,減少幅度超過50%,成效卓著。
  總統並舉例指出,「小地主大佃農」推行迄今,每位大佃農的平均經營規模高達9.1公頃,是國內農戶平均農地面積的8.3倍,有效提高農民生產效率與收益。此外,配合這項政策出租農地給大佃農的地主,也從民國99年約8千人,提高到現在約3萬2千人;而大佃農的平均年齡是45歲,比國內農民的平均年齡62歲年輕17歲,凡此足證「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創造了佃農、地主及臺灣農業三贏的局面。
  最後,總統強調,農田水利是農業發展的關鍵,期盼訪賓與政府共同努力,讓農田水利事業充分發揮「生產」、「生態」及「生活」的「三生」功能,為臺灣優質農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訪賓一行50餘人,由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