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訪視高雄榮家
中華民國104年06月19日

  端午節將屆,馬英九總統今(19)日午間前往高雄榮家訪視,除回顧對日抗戰歷史,也感謝榮民對國家的貢獻,並與渠等共進午餐,歡慶端節。
        總統抵達後先聽取高雄榮家關於登革熱及莫士(MERS)防疫簡報,隨後與曾參與對日抗戰及823砲戰之榮民前輩話家常。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日是他首次到訪高雄榮家,也是他任總統以來,所訪視的第16個榮家,能在端午佳節前到高雄榮家探訪榮民長輩,他感到相當高興。
        總統指出,近來高雄左楠地區傳出登革熱疫情,相關防治工作刻不容緩,他得知高雄榮家已經進行兩次全區消毒作業與衛教宣導,稍可安心;此外,莫士(MERS)防疫目前仍在政府控制之下,但仍要謹慎,不能有絲毫疏漏。
        談及我國對日抗戰歷史,總統表示,高雄榮家有許多榮民前輩是這段歷史的重要見證者。政府為慶祝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將自7月4日到10月25日,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此外,也特別製作抗戰勝利紀念章,贈予曾參與抗戰之官兵,並附錄抗戰紀實,讓國人了解我國在這段歷史的犧牲及付出。
        總統說明,中華民國對抗日本侵略的奮鬥,遠遠不只八年。甲午戰爭後,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澎,此事讓當時知識份子無不憤慨;民國20年(1931)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強占我東北三省,並且成立傀儡政權「滿州國」;民國26年(1937)7月7日,日本再發動「盧溝橋事變」,覬覦華北,此後由蔣(中正)委員長鄭重宣示全面抗日,揭開8年抗戰序幕。抗戰期間,我國經歷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千多次、小型戰鬥3萬多次。國軍傷亡321萬多位官兵,無辜百姓死亡人數在2,000萬以上,財產損失更無法估計,對日抗戰造成的損失,可見一斑。
        總統進一步提到,抗戰期間我與盟國也有許多合作,並立下彪炳戰功。例如,孫立人將軍以新38師113團不足千人的兵力,進入緬甸與盟軍協力作戰重創優勢日軍,解救被圍英軍7千多人,孫將軍除獲當時美、英、中領袖授勳致意,已故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更於1992年訪問美國時特別向該團團長劉放吾致意。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政府特別邀請抗戰時期幾位重要外籍人士的後裔來訪,共同見證這段歷史。
        談及抗戰與臺灣之關聯,總統強調,1943年12月1日《開羅宣言》公布,明定「日本竊自中國的領土,如東三省、臺灣與澎湖列島,必須歸還中華民國」並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以及1945年7月26日,我國與美國、英國發布的《波茨坦公告》,其中第8條也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至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戰艦上,正式向盟軍無條件投降。在華日軍並先後於9月9日在南京、10月25日在臺北,向我國國軍投降,抗戰至此告終。
        此外,總統提到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在他2014年的專書《被遺忘的盟友》中寫道:「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之下,堅忍不拔、不顧一切、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證明外國記者和外交官一再唱衰中國,認為中國必將滅亡的預言完全錯了。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孤軍奮鬥四年抗日,牽制了80萬全球最現代化的雄獅勁旅。珍珠港事變後四年,同盟國能在歐、亞戰場同時作戰,節節勝利,多靠中國與日本纏鬥不休。」由此可知,臺灣得以光復,與當時國人堅持到底的精神以及我國對當時盟軍的貢獻有莫大關係。
        總統強調,政府擴大紀念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並非歌頌戰爭,而是譴責侵略;並非耀武揚威,而是希望促進和平。他上任後基於中華民族和日本應常保和平之信念,因而持續強化臺日關係,並簽署臺日漁業協議,糾纏40年之漁業糾紛得以解決。
        最後,總統提到國軍對臺灣的貢獻,例如馮永桂老先生在抗戰期間被砲彈炸傷左眼;高鳳貴老先生中斷學業,投筆從戎,其他還有許多參與823砲戰、蘇花公路及橫貫公路建設的榮民前輩,以及現役的國軍弟兄,他們不只光復及保衛臺灣,更建設及守護臺灣,奉獻良多,令人感念。總統強調,榮民前輩「半生戎馬,功在國家」,政府必將秉持感謝、敬佩的態度,妥為照顧榮民,並永遠記得所有榮民的貢獻。隨後,總統親頒抗戰勝利紀念章及證書予曾參與抗戰之榮民,並致贈總統府紀念帽以及加菜金。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副秘書長熊光華、立法委員黃昭順、國安會諮詢委員蘇蘅、國防部政治作戰局局長王明我及疾管署高屏區管制中心主任張朝卿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