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4年06月17日
總統接見「2015年國際青年菁英領袖研習班」學員
馬英九總統今(17)日下午接見「2015年國際青年菁英領袖研習班」學員一行,除誠摯歡迎渠等來華研習,並說明政府近年來改善兩岸關係、促進區域和平及拓展國際空間之努力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首先恭喜與會者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二屆「國際青年菁英領袖研習班」的學員。總統表示,去(2014)年外交部首度舉辦此一研習班,即獲得廣大迴響,今(2015)年再度辦理,盼能持續增進臺灣與國外青年朋友的互動交流。
總統說,他在大學時代曾參加救國團所舉辦的「中美青年夏令學術研習會」,也曾接受美國國務院的邀請,參加「IVLP計畫」(International Visitor Leadership Program),此類國際交流活動令他至今仍受益良多。因此,他上任後,政府推出《萬馬奔騰》與《學海飛颺》等計畫,提供青年出國留學、遊學或壯遊的機會,在2009年至2014年間,共送出6萬餘名臺灣青年至國外交流。
總統指出,中華民國是一個自由而開放的社會,我國雖在世界人口排名第51,面積排名第140,但去年的經濟成長率達3.74%,是亞洲四小龍第1名。此外,上(5)月「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全球競爭力年報,我國在61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11,比去年進步2名,在亞太地區則排名第3;凡此足證臺灣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
總統進一步表示,我國雖僅有22個邦交國,但目前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與地區已經有142個,涵蓋我國人經常旅遊國家的98%。過去我國並非觀光大國,但去年來臺旅客達991萬人次,今年更可望突破千萬人次;國際觀光客的持續增加,除了為我國帶來超過100億美元的外匯收入,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將更瞭解臺灣社會的自由、安定與繁榮,以及人民善良好客的本性。
針對兩岸關係,總統指出,他於7年前上任後,致力改善兩岸關係,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目前兩岸關係是臺海分治66年來最穩定的狀態。
總統也提到,我政府在睽違38年後,於2009年首次派員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也在相隔42年後,於2012年9月受邀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有效拓展我國際參與空間。
總統說,我國與日本在東亞地區存在釣魚臺列嶼主權與漁權爭議,他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主張「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並持續與日本協商,雙方終於在2013年4月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解決了長達40年的漁業爭端。今年5月26日,他也正式提出「南海和平倡議」,期能解決比東海更為複雜的南海爭議,而美國對此兩倡議亦皆表達讚賞之意。未來我國會持續尊重聯合國憲章與國際法之原則與精神,以和平方式處理對外關係。
總統強調,最近7年來,我國得以突破過去數十年無法突破的外交障礙,與政府改善兩岸關係有極大關聯,其關鍵在於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已從過去的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也期盼臺海、東海及臺美的現狀能繼續維持,為臺灣社會帶來安定與繁榮。
訪賓一行50餘人由外交部次長史亞平及美國在臺協會(AIT)副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大同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