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4年05月14日
總統接見美國三藩市傳統僑社首長回國訪問團
  馬英九總統今(14)日上午接見美國三藩市傳統僑社首長回國訪問團,除說明政府近年來在兩岸及國際關係等領域的成果,並期盼海內外共同為促進國家發展而努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舊金山是美國華人移民最早的城市,本次返國訪問的五洲洪門致公總堂、美洲秉公總堂、美洲合勝總堂及金門協勝總公會都是超過百年歷史的僑團,長期以來,發揮華人間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的精神。各海外僑社不僅在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建國時給予支持,對日抗戰期間也曾出錢出力,政府遷臺後更連年返臺參與國慶大會,其支持與貢獻令人感佩。
  談及與舊金山的淵源,總統說,他於1971年到舊金山參加美國國務院《亞太學生領袖訪美計畫》時,目睹美國柏克萊及史丹福大學的反戰學運,以及港臺留學生保衛釣魚臺列嶼等運動,留下深刻印象。返國後,他除親自參與保釣運動,之後的博士論文也與釣魚臺列嶼有關,因此,舊金山之行對他而言,可稱為一趟開眼界的啟蒙旅程。
  總統表示,他上任時提出「繁榮臺灣、和平兩岸、友善國際」等目標,過去7年來,他努力恢復臺美高層互信,拓展與日本、東南亞、歐洲及紐澳的往來,同時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希望讓和平及繁榮成為雙方共同努力的目標。
  談及兩岸關係,總統表示,中國歷史上政權分分合合,每次分合皆動用武力解決。然而,我與中國大陸歷經長期內戰及無數死傷後,目前雙方已逐漸有共識,應以和平方式及理性態度解決問題。
  總統舉例,他上任前,兩岸沒有任何直航班機,但目前一天就有120個航班。此外,每年來臺就讀的中國大陸學生也從他上任前的800餘人增為去(103)年的32,900人,成長了40倍,讓年輕人可以逐漸建立交情,為兩岸和平奠定長遠基礎。更重要的是,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去年三度會晤並互稱官銜,凡此均顯示兩岸關係已達到過去60餘年來最安定與和平的時刻。
  總統認為,兩岸關係的發展不僅對雙方有益,也使美國得以同時與兩岸和平往來。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即曾表示,臺美關係之所以有建設性發展,與兩岸關係的進展有關。由此可見,我政府發展兩岸關係的同時,也使得臺灣的國際關係比以前更為友善。
  談及近年來我國際關係的成果,總統說,為解決臺灣與中國大陸及日本之間有關釣魚臺列嶼主權與東海捕漁權的爭議,他於2012年提出《東海和平倡議》。2013年,我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解決雙方漁業糾紛。過去兩年來,臺日不僅沒有發生漁業爭議案件,我國漁民的漁獲量更有所成長,具體落實「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促成雙方的和解;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及許多歐洲國家都表示肯定,認為我方作法是處理區域和平議題的重要手段。
  總統進一步指出,我國於1971年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睽違38年後始於2009年受邀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與過去參與的方式相比,「世界衛生組織」(WHO)是正式來函邀請我國衛生部長與會,代表團則是以「中華臺北」的名稱、正式觀察員的身分出席正式大會,而非技術會議,「這些都是非常大的改變」。此外,我國也於前年參加睽違42年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
  在觀光交流部分,總統說,他上任前,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與地區為54個,不久將增為142個,涵蓋98%我國人常去旅遊的地區。而來臺旅客則由他上任前的371萬人次增加為去年的991萬人次,今(2015)年更可望突破一千萬人次。
  總統強調,政府希望開放臺灣並與全世界交朋友,促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的瞭解與尊重;期盼訪賓此行也能進一步瞭解臺灣,讓海內外一條心,國家更有希望。
  訪賓一行由團長徐楚南率領,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呂元榮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