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4年04月22日
總統接見國內環保團體代表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45週年,馬英九總統今(22)日下午接見國內環保團體代表,除肯定各團體多年來致力推動環保工作的用心及付出,並就維護水資源、規劃國土利用、穩定能源供應與防治空汙等環保議題,說明政府政策規劃及願景。
  總統致詞時表示,為因應氣候變遷趨勢,我國刻全力節水抗旱,調整國土利用秩序。近來臺灣面臨了近13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問題,從新北市到高雄市,總共有12個縣市已執行不同階段的限水措施,而全臺停止農業灌溉的農地,也已超過4萬3,000公頃。
  總統說,目前石門水庫蓄水量只剩下23.9%,約4,816萬噸,是水庫建壩以來蓄水量的第2低,也導致新北市林口、板新地區與桃園市,從本(4)月初起執行第3階段「供五停二」限水措施,缺水情形極為嚴重。
  總統指出,我國是世界排名第18的缺水國家,雖然每年都有大約2,000毫米的雨量,但因地勢等自然因素,無法將雨水都存入水庫,也由於人口分布的關係,使得整體供水情形備受挑戰,面臨可能的乾旱考驗,國人必須時時做好準備。
  總統提到,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節能減碳的工作,即省油、省電、省水與省紙的「四省專案計畫」。從民國97年到102年,政府機關、學校與事業機構的用電、用油及用水的節約率分別達到8.1%、12% 及11.3%,較全國平均節約率為高;至於102年政府線上公文簽核的績效指標為62.8%,亦提早達到104年所訂定的40%目標。未來政府也將持續推廣上開計畫。
  針對水資源議題,總統說,臺灣未來再興建大型水庫的可能性不高,而「南水北運、北水南運」也不切實際,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全民共同節水,追求最大的效益,尤其是將「廢水回收」使用列為重點,期使臺灣邁向節水型社會。
  在落實國土保安及保育方面,總統也表示,政府目前正積極推動《國土計畫法》的立法作業,並在去(103)年7月函送立法院審議,期望立法院能儘速審議通過。而在立法完成前,政府已公告《全國區域計畫》,對環境敏感地區的土地使用進行規範,要求全國土地應依敏感程度限制或有條件開發利用,達到國土永續發展的目標。
  談及政府當前的能源發展政策,總統指出,民國100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引發國人對核能發電安全的憂慮。他在同年即宣示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強調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達成國際減碳承諾」的原則下,推動「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能源發展願景。去年4月,政府並做出「核四安檢後暫時封存,後續商轉與否交由公投決定」的決策,期盼能降低社會爭議,並為下一代保留選擇空間。
  總統說,臺灣屬於島嶼型的獨立電網,加上98%以上的能源依賴進口,因此,政府在面對包括燃煤、石油、天然氣、核能、風力以及太陽能等能源選項時,都不會輕言放棄任何一種,而會努力尋求「最適能源組合」(Optimal Energy Mix)。
  談及政府落實節約用電與發展再生能源議題,總統表示,日前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將以每年節省2%的電力為目標,經濟部也提出「智慧節電」推動計畫,以及提供保障收購20年的獎勵誘因,鼓勵民間投資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同時也積極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與「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於民國119年時將全國再生能源設置目標,提高為13,750 百萬瓦(MW),增幅達到27%。
  針對國內空氣汙染總量管制議題,總統表示,去年全國空氣品質對人體健康不良影響占日數比率為1.32%,相較於民國97年的2.87%,已展現相當成效,但仍有改善的空間。此外,行政院已成立「空氣污染減量行動督導聯繫會報」,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既存污染源的減量工作,持續提升環境空氣品質。例如去年12月環保署已預告訂定《高屏地區空氣污染物總量管制計畫》,將控制區內空氣污染排放總量不再成長,進而逐步減少。未來希望透過加強監測、總量管制與減量計畫等方式,達到3年內空汙減量至少5%的目標。
  總統也指出,他在民國99年就職二週年時曾提出「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等六國論,其中「環保救國」可說是政府的核心價值。展望未來,推動環境保護工作係政府重要的施政方向,期盼透過與會者集思廣益,提供政府未來推動環境低碳永續政策之參考。
  環保團體代表包括「臺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陳秉亨、「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及「公民國會監督聯盟」執行長張宏林等,由環保署署長魏國彥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內政部次長陳純敬、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行政院農委會副主委沙志一與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