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0年12月09日
總統應邀參加「二○○一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活動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應邀參加「二○○一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活動,且在文建會陳郁秀主委和高雄市謝長廷市長的陪同下,登上貨櫃禮車,其在樂儀隊引導之下進入會場,受到民眾熱烈的歡迎。隨後,也仔細欣賞由國外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在這個入冬之時,能夠有機會和來自十六個國家的友人,來到高雄享受南台灣的熱情,阿扁感到相當的榮幸,首先要對各位籌辦、參與的同仁,以及國內外的藝術佳賓表達歡迎、感謝與敬意。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歷史上的台灣一直被認為是冒險者的天堂。在經過建設與發展之後,高雄港不僅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兩個國際港口之一,更名列為全世界的第四大貨櫃港,旺盛的海運往來,帶進了豐富的資訊,開拓了無限的商機。
然而在新世紀裡,高雄港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因此,這個充滿活力的港口,一方面進行市港合一等等加強競爭條件,一方面逐漸地由專業商港轉型為觀光貿易轉口港,在朝著這個方向的多元努力之下,包括夜晚的愛河變得如夢似幻,國慶煙火、國際燈會展開得熱鬧喜氣,而第一屆二○○一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也就此啟動。
高雄港整齊堆疊如山的大型貨櫃,以及入夜以後璀璨亮麗的燈火倒影,已經是景觀的一大特色。但是高雄市有著更大的企圖心。這個藝術節的特色,在於它的材質完全融入在地的歷史—也就是貨櫃。
高雄市邀請了十六個國家、三十七位藝術友人來思考貨櫃的「一○一種想法」。於是,貨櫃的單一空間不但是令藝術家陶醉發揮的天堂,也可以是具有現代感的咖啡屋、甚至成為蛋糕業者的造型素材;貨櫃也成了空間的創造者,當龐大的貨櫃迷宮佇立在前,讓我們感受到唐吉訶德對著巨大風車而無懼的迎向挑戰。「貨櫃」本身,就是休閒的景觀,也是這個城市工業文化的紀念象徵。
特別的是,這個國際藝術節並不是我們常說的「古蹟再利用」,因為高雄港現在仍然具有著七百多萬個標準櫃的吞吐量,盤據國際的傲人地位,它不是古蹟,它是歷史、現在與未來。貨櫃藝術節把這個工業的、機械的、現代的載運工具,變成了有趣的、自然的、可親近的遊戲材質。以陽剛為基礎,又回復體貼;始於實用,而終於美麗。貨櫃被賦予了新的地標意義,貨櫃與人民的關係變得更為獨特,又不受限制,而我們在這段重新組合的過程中所不能忽視的,就是高雄市的創意眼光與大膽想像。
在這裡,阿扁要再度的恭喜高雄市政府和文建會攜手努力之下,展現又一次的令人驚喜,並且歡迎各位貴賓、各位朋友的參與。敬祝活動順利、高雄市運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