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12月16日
總統參加「中央與地方縣市長當選人座談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應邀參加「中央與地方縣市長當選人座談會」,並致詞。
  總統致詞內容為:
  首先,要恭喜各位縣市長當選人,在激烈的選戰中,脫穎而出,光榮勝選。各位能夠勝選,代表著廣大選民的肯定,擁有雄厚的民意基礎。個人相信,當選,就是責任的開始。往後各位施政,必然也會體恤民意,為民服務。
  縣市長的角色,過去是所謂的地方「父母官」;現在是民主時代,縣市長的角色當然和過去不同,就像現代父母的角色也改變了,改變成子女的好朋友、好伙伴。如果從現代父母的角色來講,不再是主宰、命令,而是提供關懷、輔導、協助、支持,讓子女適性發展,這也類似於縣市長與縣市民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說,縣市長應該是「新型態的父母官」、「人民的好伙伴」。要付出心力、要提供教育、要分享資源,但不要太多管制、不要太多壓力、不要太多「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要讓民間企業,能夠有效率地經營;要讓民間團體,能夠自主地發展;要讓社區文化,能夠活潑地生長。這就是一種新的伙伴關係。
  同樣的,中央政府與縣市政府,也是類似的伙伴關係。個人在去年五二○的就職演說中,就明確表達過這樣的理念。長期以來,中央政府集權又集錢的威權主義心態,應該要打破。我們要落實「地方能做,中央不做」的地方自治精神,讓地方與中央政府,一起共享資源、一起承擔責任、一起提供最快、最好的服務。而在地區發展方面,我們也要盡力拉近東西的差距、南北的差距、城鄉的差距、本島與外島的差距,讓整個國家,能夠獲得多元而均衡的發展。
  在選舉過後,個人沒有太多的興奮之情,只有謙卑與學習之心。個人希望,能夠「多聽、多看、多想」。所謂多聽,就是要多聽民眾的聲音,多聽基層的聲音,多聽大自然的聲音,更要多聽來自不同意見者的聲音。多聽民眾的聲音,是因為我們都是民選的公僕,我們要跳脫出官僚體系的約束,多直接瞭解民眾的意向。多聽基層的聲音,因為社會的基層、勞動大眾,在政治意見的表達上,也是較為弱勢。如果我們為政者,不主動去傾聽,那麼很可能就會把基層的聲音給忽略掉了。多聽大自然的聲音,因為地方施政,與環境生態密切相關,我們要時時注意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和訊息。多聽不同意見的聲音,更是重要,因為不同的意見,讓我們有反省的機會,也提供了另類思考的空間。
  所謂多看,就是要多看台灣的未來、國家的未來。如果把眼光放大、放遠,看到的是整個台灣的未來、中華民國國家的未來,那麼大家就很容易找到共識,超越眼前的一些分歧,一些紛擾。多看,自然眼光就會遠大,就會看到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國家與人民整體的利益。
  所謂多想,就是要多想如何穩定政局,如何發展經濟,以及如何以誠意、創意與智慧,來改善兩岸的關係。多想,不僅是一個人想,也要集思廣益,更要互相理解。因此,就如同當初召開經發會的精神一樣,個人也將繼續與朝野菁英、對岸領導人,一同思考、集思廣益、互相理解,來穩定政局、發展經濟,以及改善兩岸關係。
  個人希望,將「多聽、多看、多想」,當作個人的小小心得,與各位縣市長共同勉勵,我們一同聽、一同看,也一同好好地想。個人也希望,在各位就任之後,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能夠發展出良好的伙伴關係,讓我們一起為台灣的民主鞏固與經濟發展而努力。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