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3年11月11日
總統出席「第68屆工業節慶祝大會」
馬英九總統今(11)日下午出席「第68屆工業節慶祝大會」,重申我國應儘速與主要貿易對手洽簽相關經貿協定,並說明政府近期落實食品安全工作之成效。
總統致詞時首先肯定「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於過去60多年來帶領全國157個產業深耕發展國內工業,為國家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對於該會自民國97年起,每年均發表《對政府產業建言白皮書》,向政府反映產業問題,總統也表達感謝之意,並強調相關部會已就建議內容予以實質回應。
總統指出,為改善國內產業結構,政府於今年10月提出「產業升級轉型行動方案」,以「維新傳統產業、鞏固主力產業、育成新興產業」等三大產業結構調整主軸,規劃「推高值、補關鍵、展系統、育新興」的四大發展策略,並結合稅制、資金、科技及土地等相關政策工具,協助產業升級轉型,至盼透過發展「智慧化、綠色化與文創化」產業,創造產業新的成長動能,進而將高值化產業的產值由去(102)年的5.9兆元倍增至民國109年的11.7兆元。
在對外貿易方面,總統提到,去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高達5,753億美元,為世界第19大貿易國,雖然許多國家皆願意與我國進行貿易往來,但一旦涉及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或《經濟合作協定》(ECA),即開始猶豫,因為此牽涉該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具有「政治敏感性」。
總統說,他上任前,我國僅與5個中美洲友邦簽署4項自由貿易協定,貿易量占我國整體貿易量的0.14%;為打破此一困境,他上任後,即積極與主要貿易夥伴拓展經貿關係,包括:2010年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1年與日本簽定《臺日投資協議》,以及去年與紐西蘭及新加坡分別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與《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其中ANZTEC自去年12月生效後,至今年8月止,紐西蘭對臺出口已成長26.85%,而我對紐西蘭出口亦成長15.2%。
總統強調,雖然目前臺灣出口貨品被自由貿易協定或類似協議涵蓋的比例已由先前的0.14%增至9.69%,但相較於韓國的36%,我國可說是遙遙落後。總統說,韓國是我國主要貿易競爭對手,我國出口70%項目與該國重疊,雙方在大陸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而韓國昨(10)日與中國大陸宣布完成《自由貿易協定》實質談判,預計於明年初生效,屆時恐對臺灣產生立即影響,因此我國必須急起直追,並與主要貿易對手積極洽簽相關經貿協定。
總統提到,去年6月21日我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迄今1年4個月仍未獲立法院審查;此外,政府今年4月也回應太陽花學運所提出的訴求,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送至立法院審議,然亦屢遭在野黨霸占主席台杯葛,「眼看著對手一步步向前邁進,我們還在原地踏步」,甚至《亞洲華爾街日報》也刊出題為〈臺灣自甘落後〉(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社論予以批評。總統強調,任何一個執政黨皆須以誠懇與務實的態度面對未來挑戰,否則「損害的不是對手政黨,而是臺灣利益」。
談及近期備受國人關注的食安議題,總統表示,從3年前的塑化劑風暴,到近期的毒澱粉、油品混摻銅葉綠素及劣質豬油等事件,事實上,這些問題早已存在臺灣多年,但只要在他任內發現,政府就會負起全責。今年9月17日行政院長江宜樺即提出「強化食安8項措施」,並於日前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處理進度,未來除將加重違法業者刑責至無期徒刑及提高檢舉獎金至罰鍰的20%,衛福部、行政院農委會及經濟部亦將分別針對食用油、飼料用油及工業用油嚴加進行邊境查驗,並列管油品流向,同時政府也將落實廠商三級管理措施,包括:第一級「廠商自我管理」;第二級「第三方強制驗證」;以及第三級「政府稽查、抽驗與評鑑」。
在查緝食品安全的行動方面,總統指出,衛福部已在今年10月底完成27家資本額3千萬以上食用油脂工廠的清查作業,並羈押19名被告及扣押財產達新臺幣23億元,至於其他資本額在3千萬以下的廠商,衛福部也將持續追查,以全力維護國人食用安全。總統強調,他對臺灣產品仍具有信心,只要政府持續做好查緝工作,有效控制食安問題,相信我國將能重拾「食品王國」的美譽。
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內政部次長陳純敬、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及監事會召集人潘俊榮等人均出席是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