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11月06日
總統接見「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第14屆新任理監事暨服務幹部一行
  馬英九總統今(6)日上午接見「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第14屆新任理監事暨服務幹部一行,除肯定該會長期提供政策建言,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卓著,並重申政府承擔食品安全責任,捍衛國人健康之決心。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年世界景氣較去年為佳,根據國際研究機構「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約可成長2.8%,而我國經濟情勢也表現不錯,例如行政院主計總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41%、景氣對策信號連續8個月出現綠燈、出口連續8個月正成長,以及今年9月失業率降至3.96%,創14年來同期最低之水準,預估今年平均失業率將不超過4%。
  總統指出,除了改善國內經濟情況,政府亦相當重視所得分配不均問題。根據統計,民國90年家戶所得最高20%與最低20%之差距倍數創最高紀錄,達6.39倍,他於民國98年上任時,由於受金融海嘯影響,當年也高達6.34倍,而經過政府6年多來的努力,去年已降至6.08倍,若以個人所得差距倍數計算,更降至4.08倍,為13年來最低,並優於香港、新加坡、韓國及日本。此外,政府也持續推動相關社會福利措施,自他6年前上任後,社會福利預算即占政府總預算中最大宗,明(104)年並將編列新臺幣4,700多億元,期使弱勢族群獲得更妥適照顧。
  至基本工資部分,總統告訴訪賓,明年7月1日政府將第五度調整基本工資月薪,由現行新臺幣19,273元調升至20,008元,時薪也將從115元調升至120元。總統說,我國經濟逐漸回穩復甦,但加薪幅度卻較其他國家緩慢,因此許多人才經常被挖角,日前美國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教授來臺訪問時即指出,臺灣經濟情況雖然不錯,堪稱「菁英國家」,但薪水卻太低,恐影響國家競爭力。為因應國內低薪情形,政府已研議推動企業加薪抵稅政策,以鼓勵企業替員工加薪。
  總統也提到,臺灣經濟發展仍存在部分隱憂,因此政府於民國101年開始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的「三業四化」政策,全力調整國內產業結構,由「效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並積極輔導小而強的中堅企業成為「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期使我國產業在世界生產供應鏈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對外貿易方面,總統指出,臺灣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12個會員國的貿易總額每年將近2千億美元,占臺灣總貿易比重約35%,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16個成員國的貿易總額每年則高達3,250億美元,占約57%,顯見TPP及RCEP是臺灣必須要參加的兩大區域經濟聯盟,未來政府也將持續努力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工作,期使我貨品獲得關稅減讓,進而獲取更公平的競爭機會。
  談及近期備受國人關注的食安議題,總統表示,從3年前的塑化劑風暴,到近期的毒澱粉、油品混摻銅葉綠素及劣質豬油等事件,其實這些問題早已存在臺灣多年,但身為執政者,政府必須勇於面對食安問題,既然「在我們任內發現,我們就把責任承擔起來,我們不推給任何人,該抓就抓、該查就查」。
  總統強調,為解決食安問題,今年9月17日行政院江宜樺院長即宣布八大強化食安措施,包括嚴查重罰、源頭管理、進口分流及追查去向等,未來經濟部、衛福部及行政院農委會將分別針對工業用油、食用油及飼料用油嚴加進行邊境查驗工作,並列管油品去向,同時政府也將落實廠商三級管理措施,包括:第一級是廠商自我管理;第二級是第三方檢驗;第三級則是政府監督,盼能透過抽查方式,讓產品均能符合標準。
  最後,總統談到,目前正值臺灣經濟需要突破與「轉大人」的關鍵時刻,至盼工商建研會持續做為政府後盾,共同攜手打拚,以提升臺灣競爭力。
  「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理事長廖萬隆率領訪賓一行50餘人,由經濟部次長卓士昭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