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11月05日
總統出席第三屆「2014年臺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5)日上午前往臺中市出席第三屆「2014年臺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開幕典禮,期許工具機產業未來能「調整體質、創新加值」,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鍊上無可或缺、不可取代的產業。
  總統致詞表示,「臺灣國際工具機展」自民國99年開始,每二年舉辦一次,今年已邁入第三屆。工具機產業是帶動整體工業發展的重要產業,此次展覽展出臺灣最優秀的工具機及周邊零組件等相關產品,讓臺灣優質的工業技術邁向世界,意義十分重大。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國際工具機展」不斷創新求進,現已完全具備國際大展的規模,同時也扮演全球工具機產業生產商與用戶之間的重要交易平臺,廣受廠商們歡迎。據主辦單位統計,本屆展出的整體規模較上屆成長54%,參展的廠商數量也成長45%,預期此次展覽將達到7萬人次,並帶來新臺幣60億元以上商機,不僅強化我國廠商品牌形象,對工具機產業發展亦極具助益。
  總統指出,過去數十年來,臺灣中部地區的精密機械產業聚落,讓大肚山下的土地變成影響全世界的黃金縱谷,年產值超過新臺幣9千億元,是全球單位面積產值第一、密度最高的精密機械聚落。此外,前(101)年我國工具機產值達新臺幣1,605億元,為全球第六;出口值達1,228億元,為全球第四,均創歷史新高;去年因全球經濟不景氣,造成我國工具機出口衰退。然而,去年第四季開始已逐漸好轉,依據海關進出口資料統計,今年前三季我國工具機出口值約達新臺幣860億元,預計今年將可成長到1,200億元。
  總統也表示,為協助產業升級,政府於民國101年開始推動「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的「三業四化」政策。其中,在「製造業服務化」方面,特別將「工具機智慧製造產業」列為重點產業,協助業者建立加工、問題診斷等應用技術服務能力,將我國工具機產業「服務化」。未來期盼透過該政策,讓國內工具機的產值由民國102年的新臺幣1,450億元,到109年能提升70%,達2,550億元。
  總統提到,他自6年前上任以來,依據「壯大臺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經濟策略,恢復兩岸中斷十年的協商,因此改善了兩岸關係,也使兩岸經貿合作邁入新階段;此外,兩岸並於4年前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使雙方迄今共500多項貨品得以免稅,儘管ECFA涵蓋項目不多,但實施迄今效果顯著,所省下的關稅金額高達18.5億美元。而刻正協商中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政府也將工具機的談判列為重點項目。相信在政府與廠商共同努力下,工具機產業的發展會越來越蓬勃,讓「黃金縱谷」成為「黃金中部」。
  談及我對外經貿合作成果,總統表示,我與中國大陸在4年前簽署ECFA後,續於3年前與日本簽署《臺日投資協議》,並於去年7月及11月分別與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及《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係我國首度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同時也是《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員所簽署的高品質經濟合作相關協定,意義重大,亦充分展現我國走向貿易自由化的決心與努力。
  提及我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議題,總統舉例說明,民國101年臺灣與TPP 12個成員國的貿易總額近2,000億美元,占臺灣總貿易比重約35%,與RCEP16個成員國的貿易總額則高達3,250億美元,占約57%,均顯示我國加入此兩大經濟聯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各部會從今年初開始盤點相關項目,規劃全面路徑圖,做好相關準備,俾減少經貿障礙,期儘速加入 TPP 與 RCEP。
  總統也談及,蕭前副總統萬長近日將代表他出席「2014年第22屆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領袖會議」,會中並將與其他成員商討「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議題,而FTAAP目前仍為初步階段,倘未來能成立,「臺灣也要參加」。
  隨後,總統和與會貴賓共同剪綵,並前往展區參觀工具機及周邊零組件等相關產品,實際瞭解國內最新的研發技術及相關產業發展成果。
  包括「工具機暨零組件同業公會」理事長卓永財、創會理事長楊德華、「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徐秀滄、「精密機械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陳日東、黃明和,以及經濟部部長杜紫軍、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及總統府公共事務室主任吳秋美等均出席是項典禮。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