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3年11月04日
總統出席「第三屆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暨「綠色卓越中心」(COE GP)成果發表與未來展望
馬英九總統今(4)日上午出席「第三屆綠色生產力國際研討會」暨「綠色卓越中心」(COE GP)成果發表與未來展望,除肯定「亞洲生產力組織」(APO)長期推動亞太地區永續發展之貢獻,並說明政府力行節能減碳之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於去年11月及今年3月分別出席由APO在臺北舉辦的「綠色生產力國際高峰論壇」及「2014年國際綠色產品展」(EPIF),顯示我政府對該組織致力推動亞太地區永續發展目標之重視。
總統指出,我國是APO創始會員國之一,長期致力於綠色生產力發展,並於去年獲得該組織及各會員國肯定,成立「綠色卓越中心」,而該中心目前已成為亞太地區推動綠色經濟的重要平臺,促成許多國家與產業相互合作及結盟,共同提升綠色生產力,進而開創能源、經濟與環保的三贏局面。
總統說,APO曾於1996年及2002年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辦此一會議,今年首度移師臺北舉行,會中將針對「綠色生產力與永續發展」、「綠色產業與綠色工廠的綠色競爭力」及「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等議題進行探討,至盼透過本屆會議匯集國際資源,激發我國產業領導者的綠色意識,並與APO會員國廠商分享臺灣經驗,進一步帶動區域創新永續發展,使「綠色卓越中心」成為亞太地區環境永續發展與綠色生產力的資源中心。
談及政府推動綠能產業及節能減碳之成效,總統表示,我國除積極追求經濟高度成長,亦相當重視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期實踐國家永續發展之目標。他於2008年上任後,即陸續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包括生物科技、觀光旅遊、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與文化創意)及「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包括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與發明專利產業化),以建構我國「創新永續」的願景與策略,此亦符合APO成立宗旨。
在節能減碳方面,總統指出,我國雖無法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及《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但他上任後,即明確宣示我國減碳政策,希望我國排碳量能於2020年及2025年分別恢復至2005年及2000年的水準,因為我國「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不能置外於這個全球運動」,而經過政府6年多來的努力,我國每年排碳量已介於2億4,500萬噸至2億5,000萬噸之間,相當接近2020年時的2億4,500萬噸排放量目標,且「碳排放密集度」每年亦平均下降3.11%;此外,我國「能源密集度」每年也平均改善2.45%,達成每年減少2%以上目標,且今年上半年亦較去年同期下降1.51%。總統強調,減碳工作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但我國沒有迴避與猶豫空間,政府仍將持續推動相關工作,以符合國際趨勢。
總統也提到,為鼓勵節約能源及減緩全球暖化效應,政府先前除已施行《能源管理法》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亦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及《能源稅法》的立法工作,並積極實施「陽光屋頂百萬座」及「千架海陸風力機」等計畫,以風力發電為例,截至去年止,政府共設置314台風力發電機,未來也將持續增設相關裝置,以提高再生能源占我整體電力供應的比例。此外,政府機關於6年前也開始力行省油、省電、省水及省紙的「四省運動」,盼能透過此一方式提升民眾環保意識。
最後,總統再度感謝APO長期支持中華民國,並用心籌辦此一會議,預祝本屆大會順利圓滿成功。
包括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魏國彥、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外交部次長史亞平、「亞洲生產力組織」秘書長天野萬利(Mari Amano)、理事許勝雄、「綠色卓越中心」副主任委員薛香川及「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