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10月28日
總統出席「2014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開幕典禮
  馬英九總統今(28)日上午出席「2014全國中小企業發展會議」開幕典禮,除說明政府積極強化國際經貿布局,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並期勉業者抓住機會奮力向前,與政府共同促進經貿成長。
  總統致詞時指出,國內目前共有133萬家中小企業,就業人數超過858萬人,約占總企業家數的97.6%,及總就業人口的78%。據統計,去年中小企業出口值達新臺幣1兆4千多億元,占整體出口值的14.5%,足證中小企業對促進經濟發展及創造就業機會的卓越貢獻。
  針對我國經濟現況,總統指出,他在元旦時曾宣示今年為臺灣經濟的「衝刺年」與「突破年」,在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相當成效,包括經濟景氣燈號連續8個月綠燈,出口量也連續8個月成長,9月失業率則降至3.96%,是近14年來同月最低水準;更重要的是,前20%與後20%家戶所得分配的差距則從民國90年最高時的6.39倍降為去年的6.08倍。
  總統說,儘管我國的貧富差距已較他國為低,但一般民眾的感受卻有所不同,因此政府將持續落實各項社會福利措施,期能進一步縮小貧富差距。
  有關中小企業政策,總統表示,為因應新的挑戰,業界應持續由「效率驅動」轉型為「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經濟部已積極推行《中堅產業躍升計畫》,希望鼓勵並協助這些規模不大但潛力無窮的業者投入研發及轉型升級。
  至於對外貿易政策方面,總統表示,我國主要貿易夥伴均非邦交國,儘管這些國家願意與我國做生意,但若要簽署貿易相關協定卻因為政治壓力而有所猶豫。他上任前,我國僅與5個中美洲邦交國簽署4項自由貿易協定,雖有助強化彼此的經貿往來,但雙方貿易量只占我國整體貿易量的0.15%,效果不大,為擴展經貿正面效益,我國必須與更多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總統進一步指出,我與中國大陸自4年前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來成效顯著,去年臺灣出口至大陸的早收清單貨品已較協議簽署前成長3成;尤其在農產品部分,過去我與大陸的農產品貿易多為逆差,最多一年可達3億美元,但去年已有1千餘萬美元的順差,具體印證經濟學家「自由貿易協定能夠創造貿易」的論點。
  總統強調,臺灣是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必須掌握出口動能以帶動國家快速成長。為強化對外貿易,政府繼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也分別與日本、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臺日投資協議》、《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及《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目前則努力創造條件,期能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經濟聯盟機制。
  談及政府推動經貿自由化的努力,總統進一步說明,相關部會從年初開始即針對各貿易夥伴進行盤點清理,研議後續改革方案及具體加強措施,並歸納出洽簽經濟合作相關協定之路徑圖。同時,政府也將持續大力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希望讓國際社會瞭解我國鬆綁法規及開放市場的誠意,促使未來談判更加順利。
  包括經濟部長杜紫軍、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及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等均出席是場典禮。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