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10月09日
總統出席慶祝中華民國103年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
  馬英九總統今(9)日下午前往臺北小巨蛋出席慶祝中華民國103年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歡迎僑胞們遠道返國歡慶國家生日。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每次參加此一活動,看到許多僑胞歸國同慶,內心均相當感動,尤其建國一百年國慶時約有2萬多名僑胞返國,創有史以來人數最多之紀錄。
  總統說,他大學畢業後曾赴美留學,當時適逢臺美斷交之際,其後他獲邀擔任「紐英崙中華公所」發言人一職,經常有機會參加電視辯論或赴大學演講,並與當地華僑有所接觸,對於渠等願意犧牲時間為國家奮鬥,深為感動。
  總統也舉例說明僑胞對我國的貢獻,包括新加坡「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內陳設4座銅雕,係紀念4名因參加黃花崗之役而殉國的新加坡僑胞,渠等犧牲奉獻的精神感召許多革命烈士,使後來武昌起義得以成功,進而讓中華民國順利誕生;此外,美國華僑陳瑞鈿在民國20年918事變時,亦號召13名華僑投入空軍抗日,並擊潰6架日本軍機,渠之事蹟更被美國政府收錄在德州二次大戰紀念館中。
  總統進一步表示,國民政府遷臺後,僑胞對臺灣最大的貢獻就是「投資興國」。政府於1950年代陸續推動「進口替代」與「出口擴張」的貿易政策,並積極籌設加工出口區,以吸引外資及僑資,由於僑胞踴躍投資,使臺灣加工出口區成為世界典範,更被譽為「世界經濟史上第一代加工出口區」。
  總統強調,「過去60年來的僑生政策是我國最好的教育政策」,政府培育了許多傑出僑生,返回僑居地後仍與國內保持密切關係;此外,渠等在海外也時常收看臺灣節目,關心國家發展現況,並經常返國,「這種濃得化不開的感情,是我們中華民國最大的一種力量」。
  談及國內發展現況,總統指出,近來除了經濟數據呈現不錯表現外,來臺旅客人次亦創新高,根據統計,今年9月底已達到721萬人次,相信今年將可超過900萬人次,顯示在政府的開放政策下,臺灣的美景、美食與臺灣人的美德已讓我國魅力綻放全球。
  最後,總統強調,中華民國將持續在國際社會上扮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文化交流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創造者」及「中華文化領航者」等角色,以培植深厚的軟實力,使我國得以抬頭挺胸,而政府也將繼續努力,讓國家更受歡迎、人民更受尊重。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顏文煕、黃正勝、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副委員長呂元榮及信世昌等人均出席是場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