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0年12月30日
總統應邀參加「台灣智庫」成立茶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應邀參加「台灣智庫」成立茶會,並致詞。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來到「台灣智庫」的成立茶會,心中除了喜悅與祝福之外,還感覺到這一天將來可能是歷史所記載的一個日子。因為我們看到了這麼多的學術界、企業界、民間與政府菁英,為了共同的理想,為了公眾的利益,貢獻出他們的智慧與力量,成立了這個以台灣為名、以台灣前途為念的非營利研究機構—「台灣智庫」。我們相信,「台灣智庫」一定能夠成功地將「觀念」轉化成為「力量」,推動改革,並且長遠地堅持下去。
  民間智庫,在西方先進國家,早已經形成傳統,足以影響政府政策,在背後則有雄厚的社會力予以支持。在歐美國家,許多企業所捐助的公益基金,長年地贊助智庫的研究,而智庫也秉持著獨立精神,提供施政建言,引導政策觀點,以及更進一步,培養政府人才,形塑政治哲學。我們可以說,智庫所代表的意義,就是「民間與政府的結盟」,「學術與政策的對話」,以及「人才與資源的整合」。
  獨立而健全的智庫,是民主政府不可或缺的夥伴。民間企業、學術菁英,能夠透過智庫,有效地參與政策形成的過程,這就是「民間與政府的結盟」。但結盟合作,並不代表智庫會受政府影響。美國著名的智庫,如美國企業研究所、傳統基金會、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等,在政治立場上或有其價值選擇,但在政策研究上,則獨立於政黨與政府之外。甚且,政府是有任期的,而智庫則是沒有任期的。政治人物或政黨,總有改選下台的時候,智庫的影響力,卻比任何一個個人或任何一屆政府,要更為長遠。
  同時,智庫所要做的,是把學院裡學者所做的純學術研究,與政府裡官員所做的純實務決策,做有效的結合以及應用,這就是「學術與政策的對話」。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有許多研究機構或大學,與產業界合作,將純學術研究的成果,轉換為對生產有幫助的產品或技術。同樣的,在公共政策的領域,我們也需要這樣交流與轉換的過程。因此,我們期許「台灣智庫」成為一個「學術與政策對話的平台」。
  智庫更重要的使命,是培養人才。所謂智庫,其實就是人才庫。台灣在全球競爭的時代立足,所依靠的就是大量而優質的人才。美國歷史最久的大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自稱為「一所沒有學生的大學」,就是要強調他們雖沒有直接教育學生,但他們的研究能力要與大學比美,而且他們要培養的,是領導觀念與政策的高級人才。我們期望「台灣智庫」,進行「人才與資源的整合」,動員起民間的知識力,提升一整個世代台灣人才的格局與水平,並且與世界菁英交流,培養出一批未來世代的治國人才。
  個人要一再強調,知識與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引擎。不僅在全球的競爭中,我們要重視人力素質的提升;甚至在兩岸的競爭上,也已經不僅僅是經濟與軍事的競爭,更是人才質與量的競爭。為了要保持台灣在人才素質上的優勢,並且要彌補科技管理人才供需之間的差距,我們必須加強本土人才的培養,和外國人才的引進。因此,我們推動教育改革,提升大學的研究能力,也鼓勵產業界與學術界的人才互相交流,讓企業菁英到大學任教,也讓大學教授到民間企業任職,更要吸引外國人才,到台灣工作、定居。在人才的培養方面,個人期許「台灣智庫」加倍重視,提供政府更好的建言。
  最後,個人再次祝賀「台灣智庫」的成立,並對所有參與籌備工作的先進、賢達,表達最高的敬佩之意。個人期望,將來有更多的民間資源投入各個智庫,也期望有更多的民間智庫成立,彼此分工合作,甚或良性競爭,促成台灣的進步和改革。再一次恭喜大家,祝各位新年快樂,謝謝。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