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08月29日
副總統接見「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第13屆新任理監事
  吳敦義副總統今(29)日上午接見「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第13屆新任理監事,除祝賀與會理監事,並期勉繼續為開創臺灣經濟願景而努力。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創立迄今42年,以服務中小企業為宗旨,除協助政府推動經濟建設計畫、提供服務管道及促進業界交流外,也扮演政府與民間的溝通橋梁,貢獻卓著,深受社會各界肯定。
  副總統說,我國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根據《2013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2012年臺灣中小企業家數逾130萬6千家,占全體企業97.67%;在就業人數方面,中小企業的就業人數848 萬4千人,占全國就業人數78.12%,顯見中小企業是臺灣經濟的中流砥柱。
  副總統談及,2008年馬總統上任後,積極改善兩岸關係,使兩岸關係由過去60年的衝撞對立朝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由於兩岸和平發展且國內各項建設卓有進展,因此我在國際評比上獲得不錯的成績。
  針對兩岸經貿關係,副總統指出, 2000年中國大陸和香港占臺灣總出口約23%,2008年時成長到39.7%,成為我第一大出口市場。為避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政府除透過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健全兩岸經濟合作關係,同時積極拓展東協國家等新興市場,並維持美國與歐盟等重要市場,因此,過去6年中國大陸與香港占我總出口仍維持在39%至40%之間。
  面對全球經濟自由化與區域經濟整合,副總統提及,臺灣出口約四成輸出至中國大陸與香港,由於《東協十加三經濟合作協定》簽訂,促使東協國家貨品免稅進入中國大陸,為避免臺灣四成出口大幅減少情形發生,政府於2010年6月29日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使我方列於早收清單中的539項貨物得以享有零關稅。
  副總統強調,經貿朝自由化發展是世界潮流,臺灣為提升經濟競爭力,必須解除經貿障礙,因此政府積極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以避免在區域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目前政府推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希望能幫助人民做生意,提升臺灣競爭力,期盼該協議能儘速通過。
  副總統指出,政府不僅關心中小企業的發展,也積極扶植中小企業;民國99年他擔任行政院長時通過《產業創新條例》,將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從25%調降至17%,使國內中小企業、大企業、傳統內需產業及高科技產業等,均能在單一與公平的稅賦制度上受惠。
  最後,副總統以「日進斗金賺大錢、守法重義繳稅多、善待員工闔家樂、節能減碳愛臺灣」,期勉與會者共同攜手打造幸福臺灣。
  訪賓一行約40人由「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率領,前來總統府拜會副總統,經濟部次長卓士昭亦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