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特展」活動開幕式
中華民國103年07月07日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由臺北市政府所舉辦的「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特展」活動開幕式,緬懷抗戰志士先賢的犧牲奉獻,並期盼透過保存抗戰歷史與文物,讓吾人能面對歷史以前瞻未來。
  總統抵達後,首先聆聽司儀朗誦「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紀念碑」碑文,並於碑前獻花追思,隨後於致詞時表示,今天是「蘆溝橋事變」77週年紀念日,今年也是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69週年,臺北市政府選擇在中山堂舉辦相關念活動,深具歷史意義。明年為抗戰勝利70周年,他已指示總統府、行政院及國防部等單位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以彰顯該段歷史對臺灣人民的重要性。
  總統說,對日抗戰係中華民國禦侮戰爭史上戰役最長、戰區最廣、參與人數最多及犧牲最大的戰役,總計犧牲300餘萬國軍官兵及2,000餘萬平民,日本方面則計有212萬官兵及100萬平民傷亡;對我國而言,實為一場艱苦、慘烈且殘酷的戰爭。
  總統指出,在對日抗戰的過程中,我國將士用命,浴血苦戰,不僅在中國戰場上阻擋日軍進攻,對珍珠港事變後的太平洋戰爭亦發揮極大的牽制作用,美國當時即表示若無先總統 蔣公領導的國軍積極抗戰,絕不投降與妥協,牽制大量日本的陸軍與空軍投入太平洋戰爭,日本恐將更快攻陷澳洲等地。此外,英軍部隊在陷入日軍包圍的危急時刻,由我國孫立人將軍及劉放吾團長所率領的新38師113團來解救突圍,締造「仁安羌大捷」,曾參與該場戰役的英國退役陸軍上尉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 更將這段歷史寫成書籍,以感謝我國軍的英勇奉獻。
  總統進一步說明,民國32年1月11日中國與英國、美國重新簽訂平等新約,廢除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同時晉身世界四強;戰爭結束後,不僅提升中國國際地位,更成功光復臺灣。而我政府也於抗戰勝利後,在臺灣推動許多無法在大陸實行的政治、經濟與憲政措施,為中華民族開啟了歷史新頁。
  總統強調,「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吾人不僅應該回顧歷史,更要從中汲取經驗。例如今年6月6日法國舉辦「諾曼地登陸70年紀念」活動,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應邀出席,與各國領袖共同紀念這段歷史,德國甚至於二次大戰戰敗後特別創造一個單字「Vergangenheitsbewältigung」,期能「面對歷史、努力反省、走出陰霾」;其後,德國與法國拋棄征戰百年的情仇,共同支持成立「歐洲聯盟」,成為推動歐洲和平的主力,2年前歐盟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足證此一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的案例,為人類歷史樹立良好典範。
  總統也提到,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伏文書》及民國41年簽訂的《中日和約》等歷史文件,均載明臺灣及澎湖必須歸還中華民國。至釣魚臺列嶼歸屬爭議,早在《馬關條約》簽訂三個月前,日本內閣即下令在該列嶼設立國標,但該行動並未對外宣布,且係竊占中國領土,在國際法上「自始無效」,日本統治該列嶼50年係依據《馬關條約》,該條約失效後,日本取得該列嶼之依據亦隨之喪失。因此,我國雖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讓臺灣漁民捕魚獲得保障,但領土與主權「一寸不能讓」,對此政府會持續堅守立場。
  總統告訴與會者,政府致力保存抗戰史實,他已請國防部研議在臺北國軍英雄館的更新計畫中,將原有的國軍博物館與抗戰紀念館共同納入規劃,也期盼臺北市政府與中央政府共同努力,為「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尋找土地設置「慰安婦歷史陳列所」,以保存相關史實與文物。
  最後,總統重申,「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期盼吾人能秉持此一信念,面對歷史進而前瞻未來。
  隨後,總統頒贈「七七事變77週年紀念獎章」予受獎代表,以表彰抗戰志士之傑出貢獻。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臺北市長郝龍斌及文史工作者藍博洲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