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美國舊金山僑界晚宴
中華民國103年07月04日

  結束我中美洲二友邦訪問行程,馬英九總統率「興誼專案」訪團於美國舊金山時間7月3日(週四)下午3時50分(臺北時間4日上午6時50分)抵達舊金山國際機場。
  專機停妥後,我駐美國代表處大使沈呂巡及「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登機迎接馬總統,隨後總統一行登車前往下榻旅館,在旅館前受到旅居僑民的熱烈歡迎。
  晚間,總統出席僑界晚宴,於致詞時表示,他於1971年首度造訪舊金山,參加美國國務院「亞太學生領袖訪美計畫」,並於當地停留三週,當時目睹美國反戰學運及華人留學生保衛釣魚臺列嶼等運動;返國後,他也參與保釣運動,並曾分別前往美國及日本大使館抗議,40多年來,他從未改變此一捍衛我國領土與主權之立場。
  總統指出,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外交是他重要的施政項目,因此他於6年前上任後,即提出「活路外交」政策,盼能鞏固邦交國邦誼,同時提升與無邦交國的實質關係;此外,政府也秉持「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之原則進行援外工作。
  總統進一步說明,他就任總統後,除積極與美方高層恢復互信,亦努力改善兩岸關係,盼達致「和平繁榮」目標,迄今已獲得數項具體成果,例如:美國近年來對臺軍售金額共計約183億美元、2年前給予我國人免簽證待遇,以及去年與我恢復《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協商等;至兩岸部分,雙方主管兩岸事務之官員於今年2月及6月相互訪問,並就「互設辦事機構」、「陸客搭機來臺中轉」及「我方欲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等議題達成初步共識,顯見兩岸愈來愈能正視現實。
  在促進區域和平方面,總統指出,他於2012年8月5日提出「東海和平倡議」,隔年4月即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使雙方漁業爭議事件由協議簽訂前一年的17件降至目前的1件,且我在釣魚臺列嶼附近海域之漁獲量亦有顯著增加;此外,在南海部分,我國也與菲律賓政府共同解決「廣大興28號漁船」案件,雙方並就彼此重疊水域部分達成執法協議,不僅為我漁民討回公道,亦讓國際社會明瞭「中華民國是一個講道理,但絕不妥協的國家」。
  總統說,政府在涉及國家主權及民族尊嚴等議題上,雖不做任何退讓,但仍將設法找出問題解決方案,以順利推動外交工作。
  談及國內經濟情勢發展,總統告訴與會賓客,自今年起,臺灣經濟情況已逐漸改善,其中5月失業率已降至3.85%,為近6年來新低,且官方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GDP)將達2.92%。展望未來,政府將持續調整國內產業結構、擴大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及開放市場,以振興臺灣經濟發展。
  最後,總統提到,他於6年前上任後,即希望將臺灣打造成為一個民主、自由、繁榮與公義的國家,同時符合「和平兩岸」及「友善國際」等目標,使臺灣受人尊敬、令人感動,並於國際社會積極扮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文化交流推動者」、「新科技與商機創造者」及「中華文化領航者」等5種角色,而經過政府多年來的努力,部分目標業已實現,至盼未來繼續努力,讓臺灣持續向前邁進。
  包括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金溥聰、外交部長林永樂、經濟部長張家祝、交通部長葉匡時、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我駐美國代表處大使沈呂巡及「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等均出席是項僑宴。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