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1月02日
總統接見九十年度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九十年度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對他們在農業實驗研究及推廣方面的傑出成就及貢獻表達肯定與嘉許之意。
  總統首先表示,在新世紀第二年的第一個上班日首度會見的賓客就是台灣優秀傑出的農業人員,代表政府對農業與農民的重視及支持,本屆得獎人、有「台灣鳳梨之父」之稱的張清勤先生此次因積勞成疾未能前來,所以,他在年前也特別安排前往嘉義至張先生家中探視,希望能給張先生直接的鼓勵及肯定。
  總統指出,早期我國經濟發展係以農業為主體,並採取以農業扶植工業策略,使我國順利進入工商業社會,但農業至今仍是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所孕育累積的傳統文化與民生經濟角色,更是我國社會安定的基礎,特別在確保糧食安全、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與綠色景觀,以及促進生態平衡等方面,均無法由其他產業取代。
  總統說,過去一年來,結合農業科技與行銷,在全體農民及政府共同努力下,農業已展現了豐碩成果,如黑珍珠蓮霧、金煌芒果、楊桃、蝴蝶蘭、芭樂、凍頂烏龍茶等,不但在國內市場普受歡迎,更已開拓外銷市場,享譽國際,另外地區性特產的促銷與發展,如台南縣白河鎮蓮花節、官田鄉菱角節及屏東黑鮪魚文化季等,更吸引大量觀光人潮,這種產業結合休閒文化的新活動,不但開創傳統農業的新天地,更活化個別產業的生命力,為農民帶來新的利基;在水稻、蔬菜、花卉、水果及畜產品等方面,均有新品種育成,這些高品質的農業科技產品,深具市場潛力,在我國成為WTO第一四四個會員國取得平等貿易機會之後,國內外行銷將更為順暢自由,可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並改善農業體質。
  不過,總統也強調,我國加入WTO以後,也必須履行相關國際規範及入會諮商承諾,面對貿易自由化的競爭,國內農業所面臨的挑戰將更為艱鉅。因此,應加速農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對外加強具外銷競爭力農產品之出口,對內建立以農業策略組織之軟堤防,以維護產業發展及農民權益,並引導台灣農業走向綠色科技、知識經濟的經營模式,希望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環境中謀得一席之地。同時,農業施政也應結合文化、休閒與生態資源,發展本土特色農業,激發國人的鄉土情懷,以贏得國人對本土農業之支持,提昇農業整體競爭力,開創台灣農業的新時代。
  總統在一一聆聽訪賓對我國加入WTO之後有關農業因應措施的建議後指出,農委會在過去一年來相關的因應作法有一定的成效,但仍有成長及進步的空間,他除了感謝訪賓在農業專業領域所提供的寶貴意見外,也期勉政府相關部門能有更精進的作為。
  總統並表示,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但不代表最好的時刻一定來臨,台灣農業有優勢也有劣勢,如何發揮所長,以彌補不足,仍有賴大家攜手努力,尤其台灣農業的發展經驗已是舉世聞名,台灣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不能也不會偏廢農業發展,而台灣農民從無到有、在有限環境創造無限最大可能的精神,就是「台灣之子」的典型,面對WTO的挑戰,他期待台灣農民能持續發揮「台灣之子」積極進取、冒險犯難的精神克服所有的困難。
  九十年度優秀農業人員得獎人羅幹成(農業試驗所)、董好德(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張清勤(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因病請假)、陳慧美(台中縣鳥日鄉農會)、魏隆乾(台北花卉產銷公司)上午是由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希煌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