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敦義副總統上午出席由英國《金融時報》與渣打銀行聯合舉辦的「2014臺灣經濟高峰會」,說明政府將透過「產業轉型,突破創新」、「市場開放,迎向世界」及「投資促進,創新創業」三大面向,強化經濟成長動能,進一步提升臺灣整體競爭力。
副總統應邀致詞時首先指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優於去年;此外,一般預測臺灣今年經濟情況也會較去年好,然當前經濟局勢仍存有諸多風險變數,例如美國量化寬鬆(QE)逐步退場的過程可能引發景氣波動、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力道放緩,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等。爰此,我們不能過度樂觀,對未來景氣仍應審慎以待。
副總統進一步表示,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皆重新思考成長趨動力,並以變革與創新的精神,調整體質。例如歐美、日本及中國大陸皆採取對策因應。而值此關鍵時刻,臺灣應有創新的政策思維,延伸既有的核心優勢,創造更多新的成長力量,以開創嶄新的局勢。對此,政府將透過「產業轉型,突破創新」、「市場開放,迎向世界」及「投資促進,創新創業」三大面向,創新發展,期強化經濟成長動能,進一步提升臺灣整體競爭力。
在「產業轉型,突破創新」方面,副總統表示,我國經濟與產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不僅累積雄厚的經驗與實力,亦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然產業結構高度集中,毛利率下降,已面臨升級轉型的挑戰。面對全球產業趨勢及環境的變化,臺灣以「維新傳統產業」、「鞏固主力產業」及「育成新興產業」為主軸,分別提出轉型策略,朝多元、高值及跨領域創新發展,積極進行產業全方位優化升級的再造工程,提升產業整體附加價值,厚植產業實力,建立國際品牌,藉由產業革新,帶動新型態的產業發展,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創造商機,期能有效提升國民所得與創造就業機會。
談及「市場開放,迎向世界」,副總統指出,我國屬於出口導向的島型經濟體,必須透過全球資源整合與市場開拓,經濟才能永續發展。放眼世界,推動貿易自由化的主力已由世界貿易組織轉向至區域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未來,我們的鄰近國家勢將分別成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成員之一,面對此一挑戰,臺灣唯有以更開放的決心及迎向世界的準備,展現更積極的作為,才能在全球布局中維持領先地位。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為加速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政府採取「多元接觸,逐一洽簽」策略,去年分別完成《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及《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的簽署,對爭取TPP與RCEP成員國之支持與認同有極大助益。期能藉由融入國際經貿體系,拓展經貿發展空間,達至「壯大臺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的戰略目標。
在「投資促進,創新創業」方面,副總統認為,臺灣位於亞太經貿樞紐,具備產業群聚密集、高等教育普及、創新活力旺盛及企業家精神活躍之優勢。臺灣的投資環境及創新能力在國際評比上均名列前茅,例如在美國「BERI」投資環境評比(Profit Opportunity Recommendation)排名全球第3;在《經濟學人》(EIU)全球創新指標2009至2013年排名全球第6;在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機構公布之「2014年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GEDI),臺灣則連續3年排名全球前10大,並居亞洲之首;而在創新驅動經濟體最關注的創業期待面向上,更名列全球第1,凡此均顯示臺灣的創業環境與創新精神普受國際肯定。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為建構優質創新的投資經商環境,政府藉由法規鬆綁及環境改善,接軌國際潮流,增加外商來臺及臺商回臺的投資利基,在臺灣設立營運總部、創新中心,期讓臺灣成為全球商業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環。
最後,副總統強調,臺灣屬淺碟型經濟體,深受世界經濟影響,值此轉型躍升的關鍵時刻,未來臺灣將勇於創新,打造活力經濟,深信在政府與民間齊心協力,攜手拚經濟的努力下,定能使臺灣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包括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總編輯David Pilling及渣打銀行董事暨亞洲區行政總裁白承睿等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