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06月18日
總統出席「衛生福利大樓落成啟用典禮」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臺北市南港區出席「衛生福利大樓落成啟用典禮」,除恭賀大樓落成,並說明我國於「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國際醫療產業之決心。
  總統抵達後,首先欣賞「鑼鼓暄天、祥師獻瑞」表演,隨後進行落成啟用典禮,並在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帶領下參觀國際合作特展區。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他自上任後積極推動政府組織改造,將促進健康及疾病防制的衛政單位,結合照顧弱勢的社政單位而成立衛生福利部,希望在「提升效能」及「無縫接軌」原則下,達到「精實、彈性、效能」等目標,提供社會大眾完善的衛生福利服務。
  總統也提到,衛生福利部過去一年在邱部長的領導下,推動諸多與全民福祉至為相關的政策,其中包括民眾滿意度高、且係各國取經對象的全民健保制度,在實施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後,已有效改善虧損情形,至民國105、甚至106年皆無須擔憂財務狀況;此外,亦藉由滾動式檢討多元支付制度與抑制資源不當耗用方案,達到提升支付效率、合理使用資源等節流目標,確保健保財務制度更加健全。
  總統進一步指出,衛福部刻正陸續推動醫療糾紛處理法制化,藉以有效因應醫療事件,同時實施生育與醫療事故救濟制度,以幫助社會弱勢族群;此外,為解決醫護人才短缺的問題,該部亦致力改善醫療執業環境、增加津貼,並執行各項護理改革計畫,以創造更有利、更友善的執業條件,留住我國醫護人才與技術。
  提及我醫療環境與國際接軌的議題,總統表示,今年係我國第六度派員出席由「世界衛生組織」(WHO)舉辦的「世界衛生大會」(WHA),證明「我國可以成為國際社會的資產,而非負債」,我國與世界各國衛生部長的會晤次數,亦從個位次數提升到58次,足以顯示我國於衛生福利外交方面有重大進展。
  總統也提到,我國將在今年11月20日「世界兒童人權日」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另已於民國100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並將該公約變成「國內法」,讓我國得以與國際接軌,顯示我國雖因失去聯合國代表權而無法參與,但政府長久以來努力落實聯合國憲章中的人權精神,克服失去聯合國代表權所遭受的障礙,以進一步參與國際社會。
  談到我推動國際醫療議題,總統特別說明,推動國際醫療產業不會影響我國民就醫權益。在他上任前,該產業產值僅約新臺幣19億元,去年已成長至新臺幣138億元,漲幅達6.8倍;另根據統計,去年國際醫療門診約12萬人次,僅占全國門診3億8千萬人次的萬分之3,而國際醫療的住院次數約4,000人次,亦僅占全國住院的千分之1。爰此,政府刻正積極推動於「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置「國際醫療專區」,以善用我醫療資源及人才,進而促進經濟發展。
  最後,總統引用國立清華大學已故校長梅貽琦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藉以說明今日衛生福利大樓落成固然可喜,未來更盼該部持續推動重要政策,以提供民眾更多全方位的健康福利服務。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及林政則、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立法委員王廷升、費鴻泰、蘇清泉、陳歐珀、王育敏、江惠貞及中選會主任委員張博雅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