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3年06月17日
總統接見2014年傑出華裔女性企業家領袖訪華團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2014年傑出華裔女性企業家領袖訪華團,除歡迎訪賓回國參訪,並說明我國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及「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努力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首先談及,他昨日前往高雄出席「103年三軍五校院聯合畢業典禮」,並頒獎予畢業生代表,其中7名受獎學生中有5名為女性,係有史以來最多。此外,國軍中的女性比例已超過8%,渠等除辦理文書工作外,也加入飛彈部隊及執行駕駛直升機等任務,足證女性資質優秀,潛力無窮。
總統也肯定與會女性企業家傑出貢獻,並表示,渠等不僅事業有成,部份團員還曾榮獲「海外磐石獎」、「華冠獎」及「海外創業楷模」等獎項,在僑居地努力打拼、熱心公益及服務僑民,令人敬佩。
總統指出,他在發表元旦祝詞時特別期許今年成為臺灣經濟的「衝刺年」與「突破年」。在對外方面,他上任前臺灣僅與五個中美洲國家簽署四項貿易協定,占整體貿易額約0.5%,效果有限;為打破此一困境,他上任後積極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包括於2010年與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2011年與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簽署《臺日投資協議》,去年3月與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恢復《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協商,以及分別於7月及11月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與《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為我國推動經貿自由化奠定良好基礎。
總統進一步說明,政府透過與他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以消除各項關稅與非關稅障礙,讓企業在外國市場能公平競爭,因為「關稅是決定勝負之所在」。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為例,早收清單所涵蓋的貨品已於近三年逐步調降至零關稅,去年成長達35%,相較之下,非早收項目的貨品僅成長6.3%;此外,《臺紐經濟合作協定》簽署後,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我國與紐西蘭雙邊貿易額成長達3成以上,足證自由貿易協定能發揮「創造貿易」(Trade Creation)的效果。未來政府將秉持「多方接觸、逐一洽簽」的原則,持續擴大雙邊與多邊的貿易關係,期盼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此兩項區域經濟整合。
在對內方面,總統說,政府刻正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盼能透過開放市場及鬆綁法規等措施,吸引海外企業返臺投資。以區內示範產業「國際醫療」為例,在他上任前,該產業產值僅約19億元新臺幣,去年已成長至138億元新臺幣,漲幅達6.8倍,預計未來2年內仍有機會倍增,前景可期。至外界擔心健保資源被瓜分,事實上,國際醫療支出占健保比例甚低,包括門診僅占約萬分之1至2,住院則占約萬分之3,因此不會影響民眾就醫權益。此外,區內另推動「農業加值」產業,他於今年初訪視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時,見到業者培養1隻價值數百美金的的觀賞蝦,並蔚為風潮,而臺灣自東南亞進口芝麻後,在國內加工為芝麻油並銷往紐西蘭,產值可成長10餘倍,凡此均顯示該產業具有推廣潛力。
總統告訴訪賓,近來國內景氣已逐漸回溫,例如國發會日前公布4月景氣燈號,已連續第3個月呈綠燈,4月份的失業率也降到3.91%,是近6年來最低,且今年臺灣股市漲幅居四小龍之冠,表現亮眼。此外,我國人均GDP約為21,000美元,名列全球第38,但依「購買力平價」(PPP)平減後的人均支出,則近39,000美元水準,名列全球第16,超越日本、南韓、英國及法國等國家,「臺灣的環境相對來講還是不錯的」。政府於2012年11月推動「加強臺商回臺投資方案」後,至今年5月總投資金額共計1,982億元新臺幣,同時創造超過3萬個就業機會,因此歡迎訪賓回臺投資,共創雙贏。
總統也提到,去年來臺的國際觀光客首度突破801萬人次,今年4月份來臺旅客人數則已超過89萬人次,創下歷年單月新高,預期2016年將可達成突破1,000萬人次的目標,而故宮的人氣國寶翠玉白菜及肉形石即將赴日本展出,預料將引起廣大迴響;也期盼訪賓在海外能協助我推動國民外交,將臺灣的美景、美食、美德與豐富文化推廣至國際舞臺。
訪賓一行約30餘人,由團長溫玉霞率領、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陳玉梅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