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3年06月06日
副總統出席「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工程學會103年聯合年會及慶祝工程師節大會」
吳敦義副總統下午出席「中國工程師學會暨各專門工程學會103年聯合年會及慶祝工程師節大會」,除肯定全國工程師們為國家所做的貢獻,並期勉獲獎者繼續發揮工程師的務實及創新精神,與政府共創中華民國榮景。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中國工程師學會」自民國元年創立以來,長期以促進工程教育,提升工程技術及推動各項建設為目標,協助國家各專業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今年適逢甲午年,於前一個甲午年(民國43年)開始,臺灣即在當時的經濟部長尹仲容帶領下,接續與李國鼎、趙耀東及孫運璿等人,秉持工程師界務實及創新精神,陸續執行6期經濟建設4年計畫,並爭取國外技術轉移與吸引國外資金,開啟臺灣經濟起飛的扉頁,為臺灣奠下了今日良好的經濟基礎。
副總統說,依據「世界經濟論壇」 ( WEF )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評比」,在148個受評國家中,我國競爭力分數連續4年進步,排名較去年進步1名,為全球第12;此外,我國在該報告的「創新」指標項目名列全球第8,排名更較去年進步6名,凡此均顯示臺灣競爭力的優勢。
提及核能安全議題,副總統表示,政府非常重視核能安全,所訂定的核能政策為在不限電、電價合理及達成對國際社會減碳承諾等前提下,落實「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目標;目前全球共有31個國家使用核電,我國核一、二及三廠的六部機組在「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最新公布「單位效能因素」(Unit Capacity Factor)的評比中名列第六,遠超過美國、德國、韓國、英國及法國等國家,證明臺灣在核電廠的營運上表現傑出。
副總統指出,面臨全球的不景氣,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臺灣惟有重整科技研發體制及強化產業合作,藉由工程師群體的力量,讓臺灣的軟、硬體實力在國際間發揚光大;因此政府自民國102年8月以來,極力規劃及發展自由經濟示範區--包括臺北港、基隆港、蘇澳港、臺中港、安平港及高雄港等6個港口、桃園航空城及屏東農業生技園區等「六海一空一園區」計畫,期盼以境內關外、前店後廠的方式,整合各項技術,並成立全球招商中心,帶動臺灣邁向另外一個經濟跳躍的60年。
最後,副總統表示,本次年會以「振興拼經濟,奮進揚國際」為主題,期許全國工程們共同攜手努力,面對未來多變的環境,積極研發創新、激發專業才能及追求卓越突破,一起為打造臺灣新榮景而齊力奮進。
隨後,副總統分別頒發該會最高榮譽「工程獎章」、傑出工程教授獎、傑出工程師獎、優秀青年工程師獎、詹天佑論文獎及傑出事業機構獎等獎項給獲獎者。
包括行政院科技部長張善政、「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長陳振川及聯合年會籌備會主任委員曹壽民等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