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05月20日
總統與青年有約:中國醫藥大學

今天是馬英九總統就職六週年,總統上午前往中國醫藥大學出席就職六週年記者會,隨後與學生進行座談,針對醫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核四、學生運動及募兵制等議題回應學生提問。
首先,就學生詢及目前「血汗醫院」及「過勞員工」已成醫療界寫照,且醫護人員薪資低於鄰近的新加坡等國家,總統回應表示,兩年前他注意到此一現象後,即從改善醫護人力不足問題做起,例如衛生福利部提高「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及急診」等五科之診察費,以提升醫護人員執業意願,在政府的努力下,目前我國執業護理人員已超過14萬人,預估未來2年內可再增加9,200名護理人員。此外,為照顧離島及偏遠地區的民眾,衛生福利部推動相關計畫,計劃培育200名護理公費生,以補充偏遠地區護理人力。

總統進一步指出,臺灣的健保制度名列世界前茅,過去一年多來政府實施補充保費制度,有效改善健保的虧損情形,預估健保安全準備金可運用至民國106年,而他於6年前競選時提出政府醫療投資占GDP 7.5%的目標,也期盼能儘速達成。總統說,政府會持續致力讓健保財務更為穩定,並運用各項財源及措施,以改善護理人員過勞及薪資過低的問題。

有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及核四議題之決策是否受到街頭運動之影響,總統強調,此兩案決策皆係政府經過深思熟慮才做成決策,以先前陸軍士官洪仲丘案為例,政府在民眾遊行前,早已決定修正軍事審判法,將軍法案件回歸普通法院審判。至於今年3月學運時學生要求退回服貿協議,政府不能同意,因為「這對臺灣會有很大的傷害」,但他贊成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4月28日即將該條例送請立法院審查,他於3月29日召開記者會時亦曾公開表示希望立法院本會期能通過該條例,「民間有意見,我們可以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還是不接受」,如此才是有守有為;對學生要求「先立法、再審查」,政府的立場則是「儘速立法、同時審查」,以訂定監督條例,讓兩岸協議審查機制透明化,「這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針對核四議題,總統指出,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曾一度宣布停建核四,對臺灣股市及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政府最近主張核四電廠「一號機安檢後封存」及「二號機全部停工」的作法,盼能爭取國人思考空間,並留給下一代選擇的權利,未來是否復工則將進行公投,以減少相關爭議。總統說,「核能問題也是能源問題」,尤其臺灣是海島國家,僅有獨立電網,無法從他國獲得電力,面對可能的缺電危機,以及如何落實國際減碳承諾,仍須妥為因應,經濟部也將儘快召開全國能源會議,公開討論相關議題,以謀求解決之道。

由於陸生來臺「三限六不」政策包括醫學系,與會學生也向總統表達不害怕陸生競爭,盼能進一步開放的看法,總統予以肯定,並回應表示,限制陸生來臺就讀醫學系是國內醫界的要求,他對臺灣醫界及醫學生的競爭力深具信心,至於未來是否開放,仍有討論的空間。此外,政府於四年前開放陸生來臺,去年交換生及學位生合計24,000餘人,成長達30倍,「兩岸要和解,教育是重要的一環」,讓年輕人做朋友,既競爭又合作,有助於增進彼此的交流與瞭解。

談及近來學生參與學運議題,總統肯定學生關心國是的理念,並舉他大學時期曾參與保釣運動之經驗為例,建議同學們可持續關心國是,但不要盲從、也不要冷漠,可抱持理想參與相關活動,但切勿跨越法律紅線。

在實施募兵制度方面,總統表示,為符合整體國家需要及未來作戰需求,並改善兵員過剩問題,政府爰推動「募兵制」。目前政府已逐步改善志願役士兵之待遇及服役環境,有效提高士官兵留營意願,並盼藉此達到提升國軍戰力、合理運用人力及降低社會成本之目標。

有關農地農用及老農年金等政策議題,總統指出,行政院農委會已清查出全臺有「假農民」6萬多人,刻針對老農年金的領取資格進行修法。未來亦希望能加速調整國內農業結構,盼將糧食自給率提高至40%,以照顧農民福祉。
至於在場學生關切如何讓我國環境永續發展之議題,總統說明近年來我國力行節能減碳,已獲致具體成果。例如,6年前,臺灣人口約占世界人口千分之三,然排碳量占約百分之一;歷經努力,我國人口雖稍有增加,惟排碳量已減至0.84%,顯見我國推動節能減碳工作已發揮成效。

包括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校長李文華、總統府資政林柏榕、劉金標、廖了以、黃仲生、總統府國策顧問林仁德、蔡鈴蘭、林敏霖、臺中市副市長黃國榮、立法委員蔡錦隆、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教育部部長蔣偉寧、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蕭旭岑、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勞動部次長陳益民、國發會副主委宋餘俠及內政部次長林慈玲等均一同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