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2年06月21日
總統參加凱達格蘭學校第一期「國家領導與發展策略班」結業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凱達格蘭學校第一期「國家領導與發展策略班」結業典禮,並應邀致詞。總統也以明華園演出戲碼「劍神呂洞賓」的台詞「人即劍,劍即人,身無劍,心有劍,勇氣就是最好的青龍劍」為例,送給學員最好的凱校青龍劍-「理想、智慧與信心」,做為結業禮物。
  總統致詞內容為:
  三個月前,記得在開學典禮的時候,阿扁曾經表示,希望凱達格蘭學校成為觀念對話的平台,發揮智庫與教育的功能,為台灣孕育民主改革的種子。今天,是第一期「國家領導與發展策略班」結業的日子,阿扁要恭喜各位學員能夠順利完成所有的課程,成為凱達格蘭學校第一批投入台灣社會的種子。面對各位結業的學員,阿扁此刻的心情,不但滿懷著祝福,更有深切的期盼。
  回顧這三個月來,對於凱達格蘭學校的開辦,各界除了支持與鼓勵之外,也難免有質疑的眼光。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另外一所黨校,甚至有人說是所謂的「扁校」。然而,正如阿扁在創校宗旨中所強調的,「凱達格蘭學校不隸屬於任何政黨,也不是服務特定的個人。」自始至終,阿扁雖然身為創辦人,但從不干預校務,不管是開課或招生,阿扁都全權交給陳師孟校長,以及游盈隆副校長來決定;而他們也始終秉持學術的專業,以無比的熱情來推動校務。
  經過這段時間的苦心經營,事實證明,本校不論在課程的規劃及老師的授課上,都能從民主政治的主軸開展,對台灣的民主歷程進行深入探討,並兼顧理論與實務的相互參照。而在學員的招募與活動的安排上,我們寧可以開放、透明的態度面對社會,跟社會保持高度的互動,並且視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阿扁要再次強調,除了多元民主,本校不會灌輸其他的信仰;除了台灣人民,本校也不會要求效忠其他的對象。對於外界的若干疑慮,凱達格蘭學校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當然,本校也會有不完美的地方及可以改進的空間,面對外界關心的批評與善意的建言,我們一定要虛心聆聽,自我惕勵,才能不斷改進,精益求精。
  這一期結業的學員們,來自台灣社會的各個領域,共同參與了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兩岸、族群等攸關民主政治與國家發展的重要課程。經過這段日子的學習及相互激盪,阿扁相信民主改革的種子已經在各位的心中萌芽成長。然而阿扁要提醒大家,結業不是結束,而是實踐的開始。民主的深化以及改革的工程,不能停留在觀念與口號的層次,更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需要每個人的親身參與,視為終身奉行的志業與使命,才能匯聚成推動進步、跨越障礙的力量。許多國家在從威權走向民主的轉型過程中,都經歷過類似的艱苦經驗,那就是改革的成果往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享受,但付出的代價卻是當下就要承受。如果我們因為改革的痛苦而裹足不前,甚至倒退妥協,我們就無法衝過改革的瓶頸,而讓我們的子孫承受更多的痛苦與責任。如果我們能夠以前瞻的視野看待問題,並且保持堅定的理念與清明的智慧,讓改革的工程可以持續推動,台灣的民主發展必定會如倒吃甘蔗一般漸入佳境。
  凱達格蘭學校才剛起步,在薄弱的人力與資源之下,能有如此豐碩的成果,阿扁特別要對陳師孟校長、游盈隆副校長,以及全校所有教職同仁的辛勞,致上最誠摯的敬意和感謝之忱。阿扁也要拜託陳校長、游副校長,對於已經開辦的「原住民族研究班」、即將開學的「女性公共事務領導班」,以及暑假期間將在全國各地開辦的「民間領袖與地方發展班」,還有專門為青年朋友開辦的「青年領袖夏令營」,要繼續追求課程與師資的充實,擔任傳遞民主理念與智識的推手。同時,也要朝向成為台灣第一流智庫的目標邁進,為台灣的民主發展打造最堅實的堡壘。這是凱達格蘭學校的理想,也是阿扁對台灣人民的承諾。
  今天結業的學員將走出這個教室,回到另一個教室,那就是我們平日實際生活的社會。各位結業學員在這裡擁有的一切收穫,最後都要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接受考驗;因此,社會才是學習民主、體現民主最好的教室。阿扁期待透過我們共同的努力,透過各位民主種子的成熟茁壯,總有一天,能讓台灣社會成為我們引以為傲的民主殿堂。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