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1年01月09日
總統接見出席「台灣國防安全與海權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會外賓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接見出席「台灣國防安全與海權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會外賓,總統並就兩岸關係及台海安全等議題與訪賓們交換意見。
總統首先感謝來自英、美、日及澳大利亞等國與會的專家們長期對台灣國防安全的關注及提出建言,他並指出,後冷戰時期的國際戰略環境雖不同於冷戰時期有明顯的對立情勢,但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所謂安全的意涵就不再僅指狹隘的軍事戰略及國防安全,而是指國家戰略的綜合安全,包括非軍事性的政治、社會、經濟、能源、國際反恐及情報分享等,都是整個區域安全重要的一環。
總統指出,任何國家、地區的事務已非單純的區域或一國之事,而是關係到全世界的安全、和平及穩定,特別是台海安全也絕不是海峽兩岸的事務,因為台灣是日本、新加坡與歐洲間海上必經的要衝,台灣海峽的和平及穩定對亞太及世界的安全有密切的關係;尤其中共方面近幾年來不斷擴充軍備,在沿海部署飛彈造成兩岸軍事的失衡,也間接危害到兩岸及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總統並重申,兩岸關係的平衡是亞太及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而所謂「兩岸的平衡」包括「政治的平衡、經濟的平衡與軍事的平衡」,「政治的平衡」是指以「積極的合作取代排他性的對抗」,擱置政治上的重大爭議,進行接觸及對話,共同努力實現「三多三少」也就是「多經濟、少政治,多接觸、少誤會,多信任、少打壓」,如此才能有助海峽兩岸的和平及穩定。「軍事的平衡」是希望兩岸「不擴張軍備,不武器競賽、不武力威脅」,但由於中共始終不願放棄以武力犯台,為了避免兩岸軍事失衡,我們也不能一廂情願,必須要有足夠的自衛能力,才能確保台灣的民主成果。而「經濟的平衡」是指經發會結論所揭櫫的,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的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新思維,唯有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才能締造兩岸經貿的互惠雙贏。
有關訪賓所提兩岸經貿關係益形密切,中共就不會對台動武的說法,總統則認為,對於國防安全事務,我們必須謹慎以對,不能一廂情願,太過天真,雖然我們已不斷對中共政權釋出善意及誠意,期盼兩岸關係能回歸正常化,但中共迄今仍未有善意回應,而我們也了解只有接觸及對話才能減少誤判情勢,只有擱置爭議進行對話,才是維持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關鍵,如果中共始終排拒對話及接觸,只會加深、擴大雙方的誤解及歧見,所以面對這樣的情勢,我們只有加強自我防衛的能力。
此外,對於訪賓所說是否因為亞太地區國家對中共的圍堵政策導致中共擴張軍備的看法,總統則強調,所謂「圍堵」的用詞並非適當,是因為中共始終不放棄對台使用武力,這是亞太地區國家所不得不作的自我防衛,這並非是圍堵政策,就如同中共在沿海地區部署飛彈達四百枚,這也是美國研發TMD(戰區飛彈防禦系統),以及日本也積極參與的原因,這不是圍堵,而是面對中共飛彈威脅所作的因應,甚且中共飛彈所瞄準位置也並非只有台灣,有的射程更超過一萬公里,涵蓋範圍遍及美國及歐陸,我們不能輕忽、漠視中共部署飛彈威脅亞太地區及世界的安全與穩定的事實,總統也再度重申,這不是圍堵政策,而是中共先有擴充軍備的事實,才有因應及自我防衛的思考。
「台灣國防安全與海權發展國際研討會」與會外賓拉瑞.渥索(Larry Wortzel)等一行,下午是由該研討會主席蔡明憲立委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江春男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