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下午前往臺北圓山飯店出席「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所舉辦的「慶祝103年國際婦女節聯誼茶會」,除肯定婦聯會長期參與社福工作之貢獻,並說明政府保障婦女權益及落實性別平等之各項措施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係他第四度參與此一盛會,深感榮幸。婦聯會成立64年來,對中華民國貢獻卓著,除參與勞軍、縫製軍服、照顧國軍幼兒及發展社會福利事業等,亦透過海外22個分會,為我婦女在國際間發聲,並傳播我國提升婦女福利及權益之具體作為。爰此,去年3月,他特別頒贈「二等景星勳章」予該會主任委員嚴倬雲,並盼該會繼續向前邁進。
總統說,傳統中國社會一向是「男尊女卑」,直至民國36年行憲後,「男女平權」才逐漸成為國家政策主流,並獲致若干成果,例如:女性勞動參與率於民國101年首度突破50%;又,65歲以上接受大專教育之女性比例雖為男性的三分之一,但35歲至40歲此一階段,女性則超過男性;此外,去年我國女性平均薪資較男性少16.1%,意即女性須較男性多工作59天,才可獲得相同薪資,惟該數據較日本、美國及韓國為低,且今年男、女性「同酬日」亦由去年的3月2日推進至2月28日,相信政府若持續努力,將可縮短差距。
總統進一步指出,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於2012年發表的「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我國於全球149個受評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荷蘭,顯見我國落實性別平等之政策已獲國際肯定。
談及政府提升婦女福利之作為,總統向與會賓客說明,政府除施行安胎假及陪產假等制度,近期社會各界亦醞釀推動「產檢假」;此外,自政府實施「育嬰假」以來,已有超過116萬件申請件數,給付金額高達新臺幣197億多元,共計22萬人受惠,為環太平洋34國中,唯一實施該制度之國家。
總統也提到,聯合國於1979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並於1981年正式生效。雖然我國因失去聯合國代表權而無法參與,但政府於民國100年已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將其變成「國內法」,使我國得以與國際接軌,讓婦女權益受到保障,並克服失去聯合國代表權所遭受的障礙,進一步參與國際社會。
總統強調,近來已有不少女性投入國軍行列,尤其自政府推行「募兵制」後,女性參與程度更較男性踴躍,而他每次前往部隊視察時,即發現女性官兵在體能表現上均符合國軍標準,且達致不錯成績,令人欣慰。
最後,總統頒獎予「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得勝者教育協會」、「基督教晨曦會」及「中華民國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等單位,以表彰渠等長期投入婦女及青少年關懷等工作。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總統府資政丁懋時、饒穎奇及「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主任委員嚴倬雲均出席是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