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02月11日
總統出席「2014觀光節慶祝大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臺北圓山飯店出席「2014觀光節慶祝大會」,說明美景、美食、美德、美容及健檢等「四美一健」為我國發展觀光產業的重要因素,並盼國人持續打造優質觀光條件,以吸引境外旅客前來觀光。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於7年前競選總統時,曾赴南投日月潭訪視,當時碼頭附近的船屋與湖面均一片空盪,且船家紛紛抱怨「等嘸人」,令他十分感慨。有鑑於臺灣擁有良好的觀光環境,但當時的政府推展觀光產業卻欲振乏力,因此他發表《觀光白皮書》,做為競選時的重要政見之一;就任總統後,政府於民國98年即將「觀光旅遊」列入「六大新興產業」之一,並提出「拔尖計畫」,使我國觀光業開始逐年成長、發展。

總統指出,民國40年,境外來臺旅客僅1萬多人次,民國65年首度突破百萬人次,民國78年為200萬人次,民國94年則達到300萬人次。他於民國97年上任後,來臺旅客人次從當年的372萬人次,98年430萬人次、99年556萬人次、100年608萬人次、101年731萬人次,一路增至去年的801萬人次,每年均成長1個百萬位數,其中,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海嘯衝擊,我國觀光業仍逆勢成長,顯見臺灣觀光業已到起飛時刻。

總統提到,他於民國98年出席「觀光節慶祝大會」時曾指出,「人數」雖為臺灣觀光業發展的關鍵項目,但「品質」更為重要,並呼籲政府及民間業者必須「增加投資、品質及價值」,目前已逐步獲致成效。

總統說,業界普遍認為臺灣現階段發展觀光應結合醫療產業,而政府正積極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其中「國際健康園區」項目即著眼此處,加以我國的國際醫療產值已由民國97年的19億元增至去年的130億元,成長6.8倍之多,顯見該產業極具市場潛力。

談及臺灣觀光業發展的成功要素,總統認為,「美景」、「美食」、「美德」,以及政府現階段推行的「國際醫療-美容與健檢」等「四美一健」項目至為關鍵,配合政府積極推動觀光政策,相信未來定能吸引不同族群與文化背景之境外旅客前來觀光,例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邦親王阿哈邁德(Sheikh Ahmed bin Saeed Al Maktoum)稍早向他提及,以往渠赴歐美等地健檢時,曾遭遇簽證核發問題,故轉赴泰國就診,而臺灣與杜拜直航後,僅需7小時飛行時數,加以臺灣具備優良的醫療水準且價格合理,未來將考慮轉往臺灣就診。

總統強調,臺灣觀光業近年來成長快速,可謂「天生麗質難自棄」,事實上,我國先天即具備優良的觀光發展條件,也期盼國人持續努力,共同打造優質的觀光條件,讓前來觀光的旅客均願意再度造訪。

最後,總統頒發「臺灣觀光特別貢獻獎」予「國立高雄餐飲大學」校長容繼業,以表彰渠長期致力推展臺灣觀光業及教育人才之卓越貢獻。

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交通部長葉匡時、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交通部觀光局局長謝謂君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