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致函天主教教宗方濟,響應教宗「2014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中華民國103年02月05日

  馬英九總統於2月5日致函天主教教宗方濟(Pope Francis),響應教宗「2014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教宗方濟於今年元旦發表題為「手足之情:和平的基礎及途徑」世界和平日文告,揭櫫「愛,是邁向和平的基礎與途徑。個人及國家都需要以手足之情的精神相待。」此一具有普世價值的友愛精神,體現在富有國家有責任協助開發中國家,更公平地調整強者與弱者間的關係,以及推廣更具人性關懷的價值觀。此外,友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當世界上許多國家、民族或個人面對貧窮、飢餓、落後、衝突、移民、污染、不公不義、組織犯罪等問題及悲劇時,手足之情實為邁向和平的基礎及途徑。
  總統於致函中表示,「濟弱扶傾」為中華文化中一項重要的觀念,與教宗推崇的友愛觀念互相契合,尤其教宗援引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2009年所發表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指出,人與人間缺乏友愛,是導致貧窮的重要原因,進而呼籲世人應團結對抗不公及貧窮,照顧扶持弱勢及無力自衛的人,更為創造現代和諧社會所需的精神,他至表贊同。
  總統進一步說明,我國國父 孫中山先生畢生推崇「天下為公」的博愛精神,認為是邁向「世界大同」的普世價值,而此一促進和平的理念也正是我國與他國交往所持「睦鄰、善鄰」的準則。他一向秉持「民胞物與」、「濟弱扶貧」的信念,並認同教宗之理念:沒有愛,就無法建立公平的社會及堅實長久的和平,期為我國民生計創造一個可久可長的和平發展環境。
  總統指出,我國政府長期基於博愛精神,與民間協力積極提供國際人道救援,並已間接促進區域和平。例如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遭受強烈地震,我國政府迅即捐贈新臺幣1億元(約計338萬美元)的人道援助款,隨後來自民間與地方政府的慈善捐款更高達68億5千萬元(約計2億3,000萬美元)。2013年11月帛琉及菲律賓遭到海燕颱風侵襲,我國基於人溺己溺的友愛精神,捐贈帛琉10萬美元、組合屋及賑災物資。我國並於第一時間出動空軍、海軍運送緊急救難物資至菲國,捐贈款項及物資超過1,200萬美元。凡此均為我國人民發揮「愛鄰如己」友愛天性的具體實踐。
  總統重申,他自2008年就任以來,秉持「對等、尊嚴、互惠」的理念,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兩岸關係由對抗走向對話,迄今已簽署19項協議及達成2項共識,兩岸已由過去的緊張對立蛻變為現今的平和安定,此一發展不僅符合聯合國期盼世界各國遵循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呼籲,更是聖經「鑄劍為犁」聖諭,以及教宗對世界各國期許友愛精神的具體實踐。
  針對近期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總統指出,他基於「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於2012年8月提出透過「有意義對話以擱置領土爭議」及「經由合作開發共享資源」二階段的「東海和平倡議」,力促日本、中國大陸與我國擱置爭議,分享資源,展開對話協商。2013年4月10日我國與日本在對等互惠的基礎上,簽署「臺日漁業協議」,以和平方式處理40年來的爭端,進一步保障我國漁民海上作業的合法權益,也促成臺日兩國互利雙贏的局面,證明「東海和平倡議」不但合乎現代國際法,亦是解決區域爭端、維護東海和平的良案。
  對於教宗今年世界和平日的呼籲,總統除再度表達由衷敬佩與贊同之意,並表示,基於中華民國與教廷72年的邦誼,我國政府與人民將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與教廷共同捍衛真理、自由、正義與和平。
  總統致教宗函內容全文如下:
  教宗聖座:
  聖座於本(2014)年元旦發表「手足之情:和平的基礎及途徑」世界和平日文告,揭櫫「愛,是邁向和平的基礎與途徑。個人及國家都需要以手足之情的精神相待。」這種具有普世價值的友愛精神,體現在富有國家有責任協助開發中國家;更公平地調整強者與弱者間的關係;推廣更具人性關懷的價值觀。友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當世界上許多國家、民族或個人面對貧窮、飢餓、落後、衝突、移民、污染、不公不義、組織犯罪等問題及悲劇時,手足之情實為邁向和平的基礎及途徑。
  誠如 聖座所言,耶穌基督藉著死亡與復活,使我們體認天父的愛並活出手足之情。為回應天父的愛,我們應發揮此項恩賜與使命,團結對抗不義及貧窮,相互扶持,以友愛建造符合人性尊嚴的社會,體驗與他人手足情誼的共融。製造暴力與死亡的人應放棄武力,藉著溝通對話、寬恕及和好與他人相遇,重建正義、互信及希望。手足之情確能促進世界和平,實現自由與公義,發揮基督「愛人如己」的精神,聖座真知灼見,發人深省,本人拜讀後至為感佩。
  「濟弱扶傾」為中華文化中一項重要的觀念,與 聖座推崇的友愛觀念互相契合,尤其 聖座援引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2009年所發表的《在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指出,人與人間缺乏友愛,是導致貧窮的重要原因,進而呼籲世人應團結對抗不公及貧窮,照顧扶持弱勢及無力自衛的人,更為創造現代和諧社會所需的精神,本人至表贊同。
  本人願在此向 聖座說明,我國國父 孫中山先生畢生推崇「天下為公」的博愛精神,認為是邁向「世界大同」的普世價值,而此一促進和平的理念也正是我國與他國交往所持「睦鄰、善鄰」的準則。本人一向秉持「民胞物與」、「濟弱扶貧」的信念,並認同 聖座之理念:沒有愛,就無法建立公平的社會及堅實長久的和平。希望為我國民生計創造一個可久可長的和平發展環境。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基於博愛精神,與民間協力積極提供國際人道救援,已間接促進區域和平。例如日本於2011年3月11日遭受強烈地震,隨後的大海嘯導致超過2萬5千人喪生、逾萬人失蹤的嚴重災情。我國政府迅即捐贈新臺幣1億元(約計338萬美元)的人道援助款,隨後來自民間與地方政府的慈善捐款更高達68億5千萬元(約計2億3,000萬美元)。2013年11月帛琉及菲律賓遭到海燕颱風侵襲,我國基於人溺己溺的友愛精神,捐贈帛琉10萬美元、組合屋及賑災物資。我國並於第一時間出動空軍、海軍運送緊急救難物資至菲國,捐贈款項及物資超過1,200萬美元,希望協助兩國災後重建,使災民生活早日回歸正常。這正是全國攜手齊心,發揮我國人民「愛鄰如己」友愛天性的具體實踐。另外,在我國派駐教廷大使館及 聖座領導的教廷相關機構的推動下,2013年我國對落後偏遠地區提供捐助,如在哥倫比亞偏鄉興建學校教室;投入國際緊急人道援助,如濟助敘利亞、墨西哥等遭受戰火及天災地區的人民等,即是 貴我雙方戮力合作,濟弱扶傾,發揮友愛精神的實際行動,呼應 聖座念茲在茲的國際慈善濟助工作。
  聖座發表「手足之情:和平的基礎及途徑」文告,籲請世界各國以對話、寬恕及和解取代對抗,締造人類共同福祉,本人深有同感。海峽兩岸情勢因政體差異經歷長期對峙局勢,本人自2008年就任以來,秉持「對等、尊嚴、互惠」的理念,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兩岸關係由對抗走向對話,迄今已簽署19項協議及達成2項共識,兩岸已由過去的緊張對立蛻變為現今的平和安定,此一發展不僅符合聯合國期盼世界各國遵循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呼籲,更是聖經「鑄劍為犁」聖諭,以及 聖座對世界各國期許的友愛精神的具體實踐。
  近來,亞洲鄰近國家因為釣魚臺主權議題爭論不休,本人基於「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於2012年8月提出透過「有意義對話以擱置領土爭議」及「經由合作開發共享資源」二階段的「東海和平倡議」,力促日本、中國大陸與我國擱置爭議,分享資源,展開對話協商。2013年4月10日我國與日本在對等互惠的基礎上,簽署「臺日漁業協議」,以和平方式處理40年來的爭端,進一步保障我國漁民海上作業的合法權益,也促成臺日兩國互利雙贏的局面,證明「東海和平倡議」不但合乎現代國際法,亦是解決區域爭端、維護東海和平的良案。我們相信,創造和平的路途雖然艱辛遙遠,然而奠定和平後的果實必甜美幸福。
  愛,是互信的基礎,也是通往和平的途徑。本人由衷敬佩 聖座本年世界和平日的呼籲,基於中華民國與教廷72年的邦誼,我國政府與人民將在既有的堅實基礎上,與教廷共同捍衛真理、自由、正義與和平。
  特向 聖座申致最崇高的敬意,並祝
  政躬康泰
  教運昌隆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