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01月18日
總統訪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馬英九總統下午在行政院經建會主任委員管中閔、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行政院農委會主任委員陳保基、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及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等人陪同下,前往臺中訪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總統抵達時首先參訪該院的養生中心及健檢中心,並聽取中國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及執行長鄭隆賓有關「臺中水湳國際健康產業園區」規劃簡報。隨後應邀致詞時表示,他在今年元旦祝詞宣示,今年是拚經濟年,也是突破年;在策略方面,對外,臺灣應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對內,則是法令鬆綁與開放市場,並全力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
  總統指出,臺灣吸引人的地方很多,除了有美景、美食與美德,獲得全球肯定外,在推動國際醫療觀光後,尚有美容、美體,亦即美好的外型、美好的身體,相信國內醫療體系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總統提到,去年全球醫療產值介於400億至600億美元間,而臺灣的國際醫療產值則從民國97年的新臺幣19億元增至去年的130億元,成長雖達6倍之多,但與全球醫療產值相較,僅約有4億多美元,成長幅度實不大。然國內醫術水準高、健保全球第一,以往未在此領域與他國積極競爭,相當可惜,因此未來定要迎頭趕上。
  總統強調,國內的醫療團隊在重症、醫美及健檢等項目,具有充分的準備,此皆為臺灣競爭的優勢,應好好掌握;而國家發展方向亦與此息息相關,即對外開放市場,對內鬆綁法規,積極參與區域整合,至盼全國人民不分黨派團結起來,共同衝破障礙。
  總統也談及,行政院於民國98年推動「健康照護升值白金方案」,將國際醫療服務產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希望整合國際醫療醫院與觀光旅遊資源服務,讓國際旅客來臺觀光時,也能享受到臺灣優質的醫療服務。此外,去年來臺旅客人次首度突破800萬人次,有助於提升「國際醫療觀光」發展的成效。
  總統進一步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去年我國的國際醫療整體產值約達新臺幣130億元;而至民國105年,我國國際健康產業的產值預估將高達260億元的規模,不僅顯示該產業潛力無窮,亦顯見「國際醫療」雖屬後起之秀,但預期可後發先至。
  總統認為,臺灣絕對有條件可追上韓國、新加坡,國人切勿輕言放棄。總統說,「我們也許很小、資本額不高,但希望每一樣東西都是在這個產業供應鏈無可取代的地位」,未來目標是成為小而強、小而精、小而美的產業,以爭取國際觀光醫療市場,俾帶動臺灣健康產業的發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