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3年01月08日
總統與青年有約-臺灣戲曲學院校園座談活動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總統與青年有約」臺灣戲曲學院校園座談,以「文化興邦 創藝臺灣」為題發表專題演說,期勉學生將傳統戲曲推陳出新,並結合傳統與現代,期進一步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讓世界看見「創『藝』臺灣」。

總統致詞時表示,臺灣戲曲學院以「傳統戲曲藝術教育」為主軸,包含國小、國中、高職及四技等12年一貫教育的學校,肩負國家傳統藝術演出的重要任務,亦是教育部所屬91所技專院校中,學生人數、班級數最少,然最具教學特色的學校,顯見該校在「文化交流推動者」與「中華文化領航者」扮演關鍵角色。

總統進一步指出,該校成立迄今已培養諸多優秀人才,包括京劇名武生吳興國、奪下兩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殊榮的秦祥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林美秀、民國98年世運武術金牌彭偉群;五月天樂團的鼓手冠佑、以及目前就讀該校獲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的吳政迪等人。

總統認為,「工程可使一座城市變大,但文化可以讓一座城市變得更偉大」。傳統文化需長時間的淬煉,而藝術表演往往隨時代改變而調整,比如西方流行千年的歌劇迄今仍不斷演變,顯現其本質是歷久彌新的。總統也舉「明華園」及「雲門舞集」為例,說明這兩團體的演出係在傳統功夫方面加上新解、新創意,令人著迷。

總統也提到,他在臺北市長任內曾推動「育藝深遠」活動,即讓國小學生每年至少要有一次至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或臺北市立國樂團等欣賞音樂會或看展覽的機會,俾培養藝文欣賞人員,目前,教育部與文化部亦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以利此項政策推行。

談及部分國人擔憂傳統戲曲恐面臨式微命運,總統認為,臺灣的公民素養根基深厚、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且在傳統與現代的銜接最為細緻。總統強調,傳統藝術只要能推陳出新,同樣能滿足觀眾的需求。總統也再以明華園的〈蓬萊大仙〉歌仔戲為例,說明該劇情內容加入現代化的口白臺詞,讓觀眾感受更為貼近。

在文化政策上,總統表示,文化部兩大傳統藝術相關附屬機關-文化資產局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也都投注大量專業人力在傳統藝術的維護、傳承與發展方面。例如文化部提出《歌仔戲青年人才培育暨駐園演出計畫》,期結合「人才培育」與「園區經營」,讓未來戲曲工作者的就業空間更為廣闊。

針對技職教育,總統進一步指出,政府公布的《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總經費逾新臺幣200億元,目標係建立產學合作,縮短學用落差,期建立學校與相關劇團或表演團隊之實習制度,俾便提供戲曲人才演出之舞台。

總統說明,目前每年每位戲曲學院學生平均的教育經費超過新臺幣38萬元,相較大專院校生21萬元、專科學生12萬元,所投入的教育資源較高,期藉此培養「文化興國」人才。總統也建議同學們一定要加強英文能力,將來參加國際比賽才能以英文說明作品並與世界接軌。

隨後,總統也聆聽台上3位學生分享學習客家戲曲、歌仔戲、京劇與崑曲演出的心路歷程,以及出國交流及表演等經驗。對該校學生堅定理想、傳承傳統技藝與保存戲曲文化的精神給予高度肯定。此外,總統也以輕鬆問答的方式,詢問同學們「如何對國外賓客介紹臺灣傳統文化?如何推廣戲曲?」,以及「平均多久時間觀賞各式表演團體演出?」等問題,在場學生回應提到,渠等為宣傳京劇畢業公演,將在本月25日穿著戲服至西門町「快閃」演出。總統也稱許該校學生活潑、富創意,並認為,類此「京劇快閃」演出即是將傳統藝術推陳出新,結合傳統與現代,係展現傳統戲曲多元面貌的方法之一。

之後,總統由文化部次長洪孟啟、臺灣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總統府國策顧問廖瓊枝、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立法委員陳碧涵等人陪同,步行至該校「宋江陣」排練場地為學生加油打氣,並觀賞學生期末聯合展演-「梨園覽勝技飛揚」,現場氣氛十分熱絡。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