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12月17日
總統接見第40屆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領導幹部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第40屆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領導幹部,除肯定該會長期從事兒童及社區服務所付出的貢獻,並盼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持續發揮奉獻與分享的精神,以展現我國的軟實力。
總統致詞時表示,國際同濟會長期以來秉持「關懷兒童,無遠弗屆」的宗旨服務社會,「哪裡需要服務,就到哪裡服務」。國內各分會於民國100及101年度每月辦理的兒童及社區服務活動已超過6,200場次,今年更榮獲內政部評鑑為全國優等的國際社團,殊值肯定。
總統認為,「關懷兒童就是關懷我們的未來」,1989年聯合國通過《兒童人權公約》,儘管我國已在1971年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無法加入此公約,但政府仍制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將公約精神納入國內法,以提供兒童更完善的保障。
針對國內外經濟情勢,總統指出,日前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我國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74%,顯示歐美經濟情勢尚未完全復甦,尤其我國的經濟成長70%仰賴出口,更需掌握美、日及中國大陸等主要貿易市場,才能在景氣回春時趁勢攀升。
總統進一步說明,我國在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整體貿易額雖有成長,但在上述幾個主要貿易市場卻呈現下降趨勢,主因之一即係我國經濟自由化程度不足。儘管他上任前,我國已與五個中美洲國家簽署四項自由貿易協定,但貿易量占整體不到1%;為打破此困境,政府於3年前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有效提升我國對大陸的貿易額與出口量,以農產品為例,過往我國對大陸貿易均為逆差,最高達3億美元,ECFA簽署後,臺灣水果、花卉及石斑魚等產品陸續以零關稅銷往大陸,今年更首次出現數千萬美元的順差;即使在面臨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時,ECFA所涵蓋品項仍持續成長,足證貿易自由化與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有助於提升我國經濟動能。
總統談及,政府刻正積極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於第一階段選定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及產業合作等四項優先示範產業,區內並採取「前店後廠」及「境內關外」的設計,期透過法規鬆綁及改善營運環境,以提升臺灣的競爭力,也期盼國人支持政府的開放與自由化政策,再創經濟繁榮。
總統並感謝同濟會在國際上從事多項公益慈善活動,為臺灣建立良好名聲。總統表示,中華民國持續透過人道援助展現軟實力,例如兩年前日本發生311大地震,臺灣捐款金額達新臺幣66億元,居世界之冠,令日本民眾感念在心;而上月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我國秉持人道考量,不計前嫌全力協助救災及踴躍捐輸,包括派遣18架次的空軍運輸機及海軍軍艦運送物資至菲國,菲國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亦表示「還是臺灣人夠朋友」;此外,目前已有134個國家與地區給予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足證我國已成為受各國尊重、令人感動的國家。
總統也期盼訪賓與政府共同努力,持續發揮奉獻與分享的精神,以展現我國的軟實力。
訪賓一行260餘人由「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總會長黃武田率領,內政部次長蕭家淇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