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12月12日
總統接見「102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102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一行,對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提倡善心及獲獎人行善助人的義行,表達肯定與鼓勵之意。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係他第六度與好人好事表揚活動的得獎人見面,此活動從民國47年創辦迄今,55年來已表揚3000餘人,積極發掘社會基層善心人士的善行並公諸於世,讓社會形成風氣,極具意義。
總統說,古諺有言「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顯示社會上做好事、有愛心的人很多。但他一向認為,做好事可以默默地做,表揚好事則應該大聲地說,意即「行善可以低調,揚善必須高調」,如此方能形成風氣,影響更多人來做好事。
總統指出,今年共有30位好人好事代表榮獲「八德獎」,其中有家庭主婦、宗教領袖、退休教師、更生會主任委員及國軍楷模等,還有一位來自瑞士的外籍神父,顯示做好事不分種族、性別與階級。
總統並列舉國人認養外國兒童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一、捐血率逾百分之八,以及我國在日本發生311大地震與菲律賓受海燕颱風重創時均秉持人道考量、踴躍捐輸等例,說明臺灣已從「愛心輸入國」轉變為「愛心輸出國」,尤其我國雖僅有22個邦交國,卻有高達134個國家及地區給予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更證明「國家受尊敬、人民有尊嚴」。
總統說,「行善」其實就是一種「分享」,不論是分享時間、金錢、健康或生命,透過分享,就會使社會更溫馨、更祥和,也讓許多人燃起求生意志,產生繼續努力的勇氣。
最後,總統強調,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一是行善,因為一旦等待,時機可能一去不回;也期許所有得獎人在獲此榮譽之後,繼續行善,「不但自己做,也勸別人做;不但勸別人做,也站出來鼓勵大家做」,讓更多人從而效法,國家更充滿愛。
訪賓一行由「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理事長郭志龍帶領、內政部主任秘書翁文德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