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12月06日
副總統出席「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02年聯合年會大會暨創造農業新價值鏈」論壇
吳敦義副總統上午前往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出席「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02年聯合年會大會暨創造農業新價值鏈」論壇,期勉與會者藉此論壇集思廣益,共同為提升臺灣農業競爭力及創造更多元的商機與行銷優勢而努力。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自古以來我國以農立國,而民以食為天,關乎農、林、漁、牧等項的發展均不可缺少,因此,從事與農業相關技術研究、生產與行銷等領域的人員,均是臺灣的功臣,亦是臺灣之光。此次論壇以「創造農業新價值鏈」為主題,並邀請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以「從三業四化看農業發展策略」為題,介紹農業發展新思維;此外,成功行銷紐西蘭奇異果的Zespri前行銷暨業務總裁陳郁然,也受邀就「農產品全球佈局與創新行銷」分享其成功經驗,並從全球佈局與創意行銷的角度探討臺灣農業的未來發展,深具意義。
面對貿易自由化的衝擊,副總統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難度比較高,但在2015年以前,於區域的整合方面,我國恐怕也會面臨競爭對手如韓國積極運作的衝擊,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其中,《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約占我國出口市場的35%-40%,《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更高達56%,兩者合計超過90%。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近年我國競爭對手韓國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後,我國主要銷美產品包括紡織、五金及工具機等,明顯看出韓國成長、我國減少的狀況;此外,目前韓國也積極與中國大陸及日本磋商,未來如三方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能有所突破完成簽署,則韓國在2015年就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副總統指出,近期我與中國大陸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尚在立法院未能審議通過,而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貨品早收清單中,僅列有539項,其後續亦有6至7千項貨品有待洽談,加上臺灣未來如不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我國經濟發展恐將陷入困境。如何將衝擊降到最低,需要政府與全體國人,尤其是農業界人士共同發揮智慧並集思廣益,協助政府迎接挑戰。
會中,副總統也談及,馬總統非常重視農漁牧業的發展,例如民國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重創臺灣中南部及東部縣市,當時屏東縣佳冬地區的養殖業者面臨極大損失,以及臺東縣太麻里溪及高雄縣旗山與美濃等地區的堤防潰堤等,政府均投入大量人力及資源給予協助。
隨後,副總統頒發獎項給獲表揚的23位傑出農業人士。包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副主任委員陳文德及國立中興大學校長李德財等人均出席是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