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上午偕同行政院長江宜樺出席由衛生福利部主辦的「2013全國食品安全會議」,承諾政府將以「全面、認真與持久」的態度,「重建食品安全體系」、「打造安心飲食的環境」以及「擦亮MIT的金字招牌」。
總統致詞時表示,近來接二連三發生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在這一波查驗接近尾聲的此刻,舉辦全國食品安全會議,意義重大。政府的目標是要「重建食品安全體系」、「打造安心飲食的環境」以及「擦亮MIT的金字招牌」。
在具體策略上,總統認為,政府應該「有效管理、嚴查重罰」,所謂「嚴查」,不是僅有查緝,也包括檢驗在內。總統並以政府因應酒駕問題,採取增加刑度、降低酒測值及嚴格取締等方式,已使酒駕肇事死亡人數大幅降低為例,說明嚴查重罰確有成效。總統說,事實上,針對食安問題,行政院業已成立聯合稽查與取締小組,相信只要全力以赴,「全面、認真、持久」,一定會有效。
針對業者的角色,總統指出,要求業者自律不能僅靠道德勸說,需由政府與民眾共同監督,但業者亦應提升企業倫理、強化社會責任。例如,去年豬肉曾傳出含有萊克多巴胺,使民眾人心惶惶,為此行政院農委會即要求所有豬農切結,承諾豬隻沒有使用瘦肉精,當時部分豬農仍心存觀望,等越來越多人願意出面保證後,效果即非常顯著,顯示業者的同儕壓力仍為重要手段。
至於在消費者部分,總統認為,消費者需要充分的資訊,「全民覺醒、全民投入」,因為「少數人監督多數人」,效果是有限的,但倘能轉化成「多數人監督少數人」,效果就會非常顯著。總統並談及他在臺北市長任內為改善公共廁所的環境,採取查驗後進行使用者意見調查的經驗,說明消費者團結起來協助政府監督,將有助於食安問題的處理。然而,個別的消費者仍屬弱勢,由於目前針對消費者受害補償機制的相關制度尚有不足,因此,政府將成立食安保護基金,讓消費者在無法求償時,能得到適度的補償。
總統強調,食品安全問題由來已久,政府應把握機會,「把危機變轉機,趁機創造利基」,讓食品安全問題從這個社會消失。
與會者尚包括: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教育部長蔣偉寧、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政務委員蔡玉玲、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及會議總主持人孫寶年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