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11月26日
總統出席「第17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

馬英九總統下午前往臺北藝術大學出席「第17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親自贈禮予導演李安、作家宋澤萊、劇作家紀蔚然及作曲家陳茂萱等四位得獎人,以表彰渠等卓越的藝術成就與貢獻。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他第六度參加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本屆得獎的四位藝術家,長期在不同藝術領域努力不懈,以對藝術的堅持與熱情,創造無比能量,渠等作品均蘊含對臺灣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與關懷,令人感佩。

總統並細數得獎人的作品特色與事蹟,包括:導演李安結合東西方、藝術及商業元素,勇於開發不同體材的創作,2000年即以「臥虎藏龍」一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及多項技術獎項,其後,2005年的作品「斷背山」以及2012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兩度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之殊榮;他也特別於今年5月10日頒贈一等景星勳章,表彰李安導演的卓越成就。

作家宋澤萊(本名「廖偉竣」)40年來筆耕不輟,內容多元豐富,無論是早期的鄉土文學、社會預警小說、魔幻寫實主義,到現在的母語文學,相關作品均具有強烈的社會與人文關懷。

劇作家紀蔚然長年耕耘舞台劇本創作,由於對語言使用的特殊功力與巧思,掌握了文學性劇本的文字深度,也兼顧劇場演出的需求,引起觀眾的深刻共鳴,對表演藝術生態極具影響力。

作曲家陳茂萱則長期持續鑽研藝術創作,作品在西方樂曲形式框架下隱含東方傳統的韻味,同時發展具系統的音樂教材,對推廣音樂藝術教育貢獻良多。

談及文化的內涵,總統說,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但文化到底是什麼?」。總統認為,在我們面對世界的時候,文化就像是臺灣遞出去的那張名片,代表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夢想與核心價值。一個國家有好的經濟發展,短期內確實可提升國際地位,但一個國家要能真正在世界上長期屹立並得到尊重,則必須要有令人尊敬的文化,這也是他常說的「工程可以使國家變大,但只有文化才可以使國家變偉大」。文化的力量可以輕易地跨越國籍與種族的藩籬,讓國際社會從內心深處對臺灣產生共鳴。

總統認為,臺灣是全球實踐中華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最為澈底的地區,國民的人格特質普遍展現了「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與包容」等六大特色;相較於中國大陸,臺灣有幸未遭遇文革動亂,使我們保存了中華文化的底蘊,再加上臺灣本土的特色,在這片民主自由的土地上創造嶄新的藝術表現,不論是舞蹈、音樂、表演藝術或電影電視等,都得到世界高度肯定。未來倘能持續努力,臺灣的文化魅力一定可以在一代又一代傑出藝術家的傳承下,在世界上扮演「中華文化領航者」的角色。

包括文化部長龍應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臺北藝術大學校長楊其文及該校前校長朱宗慶等均出席典禮。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