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10月25日
總統接見中華民國第23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
  馬英九總統下午接見「中華民國第23屆醫療奉獻獎」得獎者,代表政府與人民向不辭勞苦、長期在醫療界無私奉獻的醫療從業人員,表達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自民國79年開始舉辦「醫療奉獻獎」,迄今已有23年之久,該會透過此項活動發掘諸多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醫護人員,讓渠等具體實踐愛心之善行,達到「風從草偃」之效,也讓臺灣社會充滿溫暖及正面的力量,殊值肯定與嘉許。
  總統指出,今年度獲頒「個人特殊貢獻獎」的李明濱醫師,渠長年推動憂鬱症、失智症及自殺防治工作,對提升國人心理健康貢獻良多。總統說,他因兼任國際生命線的榮譽理事長,因此非常關心自殺議題,我國自殺死亡人數在民國95年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4,406人,但近3年已大幅下降,今年1至8月為2,123人,較去年同期減少529人,降幅約20%,且自民國99年開始,自殺死亡已不再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顯示政府建構的自殺防治策略,已發揮初步成效。
  總統也提到,今年獲得「團體奉獻獎」者則係臺灣第一個協助顏面損傷與燒傷朋友的社福組織「陽光基金會」,該會32年來致力重建燒傷者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功能,此等照顧病友的傑出表現,令人由衷感佩。
  總統說,今年榮獲「個人奉獻獎」者共有8位得主,但令人遺憾的是全臺最高齡、106歲的張新春助產士,不幸於今年10月4日病逝,渠從20歲即開始從事接生工作,不分晝夜、風雨無阻,協助無數準媽媽迎接新生命,對此,特別要致上無限的敬意與哀悼之意。
  總統也在會中一一介紹其他獲獎者,包括:民國87年臨危受命接任臺東基督教醫院院長,並設立「一粒麥子基金會」,致力於老人服務的呂信雄醫師;關心偏鄉醫療困境,分送醫療物品至各偏鄉聚落的吳再成醫師;首位提出「親老」訴求,讓老人醫療議題逐漸獲得社會重視的陳永興醫師;自願前往愛滋病與瘧疾肆虐的馬拉威服務的范思善醫師;還有本著「將醫療服務帶入群眾中」的理念,屢次帶領醫師投入肝病防治工作的張文宇醫師;深入臺東山區提供醫療服務及教育貧童的宋玉潔修女,以及積極發現原鄉部落的需要,為偏遠住民提供到宅服務的呂黃愛玉女士。
  談及我參與國際衛生事務議題,總統告訴訪賓,政府近年來秉持人道關懷的精神,積極參與國際醫療衛生行動,在國際社會扮演「人道援助的提供者」角色,例如成立「臺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 IHA),負責辦理國際緊急醫療援助工作,迄今已執行19次緊急人道醫療援助行動,包括協助海地與紐西蘭發生強震後的救援重建工作與致贈醫療防疫物資等。
  總統進一步說明,臺灣持續派遣醫護人員長駐非洲與南太平洋六個友邦,以提供醫療與衛教服務,推動15項醫衛合作與援助計畫,同時辦理「國際醫衛人員訓練中心計畫(TIHTC)」,總計協助培訓來自47個國家、827人次的外國醫事人員。此外,在民國98年H1N1疫情爆發時,臺灣亦捐贈50萬份自製疫苗予「世界衛生組織」(WHO),善盡公衛責任。
  總統也談及他至友邦布吉納法索訪問時,發現當地病患以「石頭」在我駐布醫療團黃其麟團長診間掛號的情形;此外,義守大學設置「學士後醫學系外國學生專班」,以協助友邦培育所需醫衛人才,凡此均充分展現臺灣的愛心與軟實力,尤其中華民國的醫療水準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地位,若能將其進一步推廣至友邦,必能爭取更多國際友誼,創造多贏的局面。
  得獎者一行由「立法院厚生會」會長廖國棟、創會會長黃明和、「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董事長詹火生、聯合晚報社長羅國俊及衛生福利部次長林奏延等陪同,前來總統府接受總統祝賀。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