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10月23日
總統出席「2013臺灣雷射產業國際展」啟動儀式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臺北南港展覽館出席「2013臺灣雷射產業國際展」啟動儀式,除見證國內雷射科技研發成果,並期許所有業者與政府共同努力,讓雷射應用成為臺灣未來新的亮點產業。
總統致詞時表示,該展覽在國內係首度舉辦,現場有來自國內外73家知名雷射科技廠商、總共190個攤位參展,除展示各項雷射技術與產業成果外,還將舉辦「雷射應用產業論壇」,由產官學界共同探討雷射科技的研究發展與運用。根據經濟部評估,此次展覽將可吸引至少新臺幣5,000萬元的商機,進而帶動國內光機電、製程、材料及自動化設備的高值化,打造臺灣成為全球雷射產業的重要地區。
總統指出,雷射科技結合光學、機械、電機及資訊等技術,廣泛應用於工業、醫療、國防、科技研究、農業及民生產品等領域,根據國際雷射產業權威刊物統計顯示,全球雷射產業市場發展迅速, 2012年產值已達200億美元,其中雷射加工應用產值高達40億美元,為目前全球產業前進的基礎動力來源,也是臺灣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總統進一步說明,根據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統計,2012年國內雷射加工設備產值約新臺幣30至40億元,但國內需求為新臺幣300到350億元,換言之,國內雷射加工設備仍有極大的努力空間。而國內使用雷射加工設備,亦可廣泛應用於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面板及金屬製品產業,所衍生的商機十分龐大。
為推動發展雷射相關產業,總統指出,經濟部已於工研院臺南六甲院區設置「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希望透過雷射設施及技術研發能量,協助中堅企業轉型及開創新興產業,並透過推動上、中、下游產業鏈,形塑「雷射光谷」群聚。總統並期許國內目前每年約新臺幣40億元的雷射產業產值,在4年後能夠成長至200億元,為南部產業帶來新的亮點。
總統特別提及,目前頗受國際矚目的「雷射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也就是一般俗稱的「3D列印」,正是「雷射光谷」計畫推動的重要項目之一,工研院結合個別廠商、聯手建構產業平臺,從應用推動到技術研發;再向外連結國際產業,加速臺灣3D列印產業的發展,未來發展重點是以金屬積層製造設備,來推動包括醫材、精微關鍵零組件和模具設計製造的「整體方案」。
談及產業發展趨勢,總統認為,臺灣產業已面臨嚴峻競爭,雖然希望能趕上先進國家,但部分領域仍力有未逮,在此同時,中國大陸、東南亞及印度等又積極追趕,致使我國以代工為主的產業遭遇激烈挑戰,因此希望能在全球產業的供應鍊上製造出無可取代的產品,其中,精密機械應扮演相當角色。
總統並援引國際知名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Deloitte)所公布的「2013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說明臺灣製造業的競爭力在全部38個受調查國家中排名第六,顯示我國在企業稅率、貿易自由度、基礎設施及人力發展等領域都具有相當競爭優勢。總統說,上開領域仍有往前推進的空間,尤其在貿易自由度方面,未來幾年尤為關鍵,預期將有相當進展。
總統強調,倘依賴成本與價格優勢,我國已越來越難與後起之秀競爭,最重要的是必須創新,例如在製造業導入「先進製造」的思維,方能有效因應競爭趨勢。總統並以經濟部刻正積極推動的「三業四化」(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及「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中南部發展及青年)等政策為例,說明政府將透過綿密的輔導措施,提振產業競爭力。
該展覽由臺灣雷射科技應用協會與工研院等單位共同主辦,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經濟部次長梁國新、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及臺灣雷射科技應用協會理事長賴利溫等均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