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10月18日
總統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訪華團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訪華團,除闡述臺美及兩岸關係近年來之進展,並重申我方將持續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以國際合作方式增進經貿關係。
  總統致詞時首先肯定該會長期研究兩岸關係及辦理「二軌」及「一軌半」交流活動,使相關議題獲得充分討論,其研究熱忱與成果令人敬佩。
  總統告訴訪賓,近年來我國在外交與兩岸政策上均有長足進展。以臺美關係為例,過去5年來有多位美國重要閣員、副閣員及參眾議員來臺訪問,美國前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更在兩年前APEC領袖會議期間,公開表示「臺灣係美國重要的安全及經濟夥伴」,顯示兩國關係堅定友好。另,在經貿方面,我政府去年解決美牛進口爭議後,臺美已於今年3月恢復《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而日前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於本屆APEC會議期間亦與我領袖代表蕭前副總統舉行雙邊會談,並就我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交換意見,雙方關係持續向前邁進。
  在區域安全方面,總統指出,我國於今年4月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解決兩國長達40年的爭議,該協議除保障我國漁民的捕魚權益,雙方並可保有其對主權之主張;而今年8月我國亦以和平方式解決菲律賓公務船射殺我國漁民事件。凡此均使東亞地區的緊張關係獲得和緩,亦彰顯中華民國係一愛好和平的國家。
  針對兩岸關係,總統表示,近年來雙方關係穩定及快速發展,迄今共簽署19項協議及2項共識。兩岸目前每週有670航次班機,每天約有95航次,其中,我在大陸有54航點,大陸在臺有10航點,可謂空前的發展。此外,今年教育部針對陸生招生方式有所改變,除學位生及交換生外,並新增專科畢業學生,現今在臺陸生已近2萬人,相較他上任前的800人,增加約20倍。
  總統也提到,日前蕭前副總統在APEC會議期間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進行會談,對於改善雙方關係有進一步共識;而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也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面,雙方並互稱官銜,此亦為「兩岸關係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意義非凡。此外,針對兩岸互設辦事處,總統認為,此一議題非經濟性質,而是政治性質,亦是雙方簽署19項協議以來,最具政治性的一項協議,如能順利簽署,將成為兩岸簽署的第20項協議,具有重大意義。
  在國際參與方面,總統說,我方已五度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日前並以中華臺北身分、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名義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是我失去聯合國代表權42年後首度與會,足証兩岸關係的改善有助於我國拓展國際關係,進一步擴大國際參與。
  最後,總統表示,蕭前副總統今年11月也將率大規模企業CEO團訪美尋求投資機會,並響應美方Select USA計畫,期盼進一步增進雙方合作關係。
  訪賓一行包括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會長史瓦博(George D. Schwab)、資深副會長暨亞太安全論壇計畫主任柴哥利亞(Donald S. Zagoria)教授、「亞洲協會」榮譽會長卜勵德(Nicholas Platt)大使、「歐布萊特石橋集團」資深主任李維亞(Evans Joseph Robert Revere)及「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太平洋論壇」會長柯羅夫(Ralph A. Cossa)等,由「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馬啟思(Christopher Marut)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大同及外交部次長石定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