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10月16日
總統接見第3屆「臺美日安全對話研討會」與會貴賓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第3屆「臺美日安全對話研討會」與會貴賓,除歡迎訪賓來臺,並就臺美、臺日及兩岸關係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自5年多前上任以來即積極推展「活路外交」,使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由原先的「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政府亦尋求與美國、中國大陸與日本等世界三大經濟體同時維持良好關係,以保障國家的生存發展。
針對臺美關係,總統指出,他上任後採取「低調、零意外」原則推動對美關係,重新恢復臺美高層互信,美國前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兩年前更曾公開表示「臺灣是美國重要之安全及經濟夥伴」。而基於《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對我之安全承諾,美國於過去5年對我軍售金額達183億美元,係20年來最高;此外,去年11月美國正式將臺灣納入免簽證(VWP)計畫,我國係獲得此項待遇的37個國家中,唯一與美方無正式邦交的國家,意義重大。
總統進一步說明,今年3月臺美恢復停頓5年之《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諮商,為雙方經貿關係開啟新頁。日前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於本屆APEC經濟領袖會議期間與我領袖代表蕭前副總統舉行雙邊會談,蕭前副總統特別表達我國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意願,亦獲美方肯定。凡此足證目前雙方關係已處於1979年斷交以來的最佳狀態。
在臺日關係方面,總統告訴訪賓,自他上任以來即將臺日關係定位為「特別夥伴關係」,雙方迄今簽署包括《青年打工度假協定」》、《開放天空協議》、《臺日投資協議》及《臺日漁業協議》等,成效卓著。其中今年4月簽署的《臺日漁業協議》,解決雙方長達40年來的爭議,為兩國關係建立新的里程碑。在經貿方面,臺日簽署投資協議後,日本企業可來臺投資與製造產品,並透過《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銷往中國大陸,擴大出口市場,對雙方皆有極大助益。
總統進一步提到,臺日簽署《開放天空協議》後,除東京羽田及成田機場外,其它二線城市機場全部開放;去年臺日互訪人數近300萬人次,今年可望突破350萬人次,雙方關係將更趨緊密友好。
談及臺海情勢,總統向訪賓說明,兩岸關係在過去5年獲得空前的改善,迄今雙方共簽署19項協議,並在許多領域獲得具體成果。我政府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使雙方關係達到60年來最好的階段。日前蕭前副總統在APEC會議期間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談,雙方對於改善關係皆有進一步共識;而行政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也與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面,雙方不僅互稱官銜,並約定未來相互訪問,此對兩岸關係除帶來正面發展,同時亦符合我國「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之一貫主張。
展望未來,總統認為,在「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前提下,兩岸關係將持續向前邁進,目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正在立法院審查,期盼雙方儘速簽訂《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以加速我融入區域經濟整合。
在國際參與方面,總統表示,兩岸關係的改善有助我國擴大國際參與,例如我國已連續5年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而今年9月我國首度受邀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係睽違42年來首次重返此一國際組織,深具意義。此外,在他上任前給予我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的國家與地區共54個,目前已增至134個。凡此均顯示「活路外交」與兩岸關係之改善有密切關係,對於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均有助益。
最後,總統強調,未來我政府將持續改善兩岸關係,並維繫臺日與臺美的友好關係,以促進區域繁榮與和平。
訪賓一行包括美國前聯邦眾議員柏頓(Dan Burton)伉儷、「戰略暨預算評估中心」副會長湯瑪士(Jim Thomas)、「美國企業研究院」亞洲研究主任卜大年(Dan Blumenthal)、「美國企業研究院」駐院學者暨高等戰略研究計畫主任施密特(Gary Schmitt)、「美臺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J. Hammond-Chambers)、「國家亞洲研究局」能源安全計畫主任賀柏格(Mikkal Herberg)、日本眾議員長島昭久(Akihisa Nagashima)、「東京財團」理事長秋山昌廣(Akiyama Masahiro)、「慶應大學」教授渡邊頼純(Watanabe Yorizumi)、「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魏斯理(Michael Welsley)、「印度國防研析研究所」研究員戴德娃(Shebonti Ray Dadwal)及「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丁樹範等,由外交部次長石定及「亞東關係協會」秘書長羅坤燦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及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張大同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