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10月09日
總統出席慶祝中華民國102年雙十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
馬英九總統下午由行政院長江宜樺及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陪同,出席慶祝中華民國102年雙十國慶「四海同心聯歡大會」,歡迎僑胞們遠道返國歡慶國家的生日。
總統致詞時表示,根據僑務委員會的統計,今年返國祝賀國慶的僑胞人數將近6,000人;回顧過去的歲月,包括革命起義、民國肇建、北伐統一、對日抗戰至政府播遷來臺等不同階段,僑胞都在第一時間挺身支持中華民國,令人感佩。
總統談及,他於35年前赴美求學,適逢美國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他受邀擔任「紐英崙中華公所」 (The 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 of New England)發言人,至各地演講及辯論,為中華民國發聲,因而與僑胞結下深厚友誼。今年8月11日他率團訪問南美洲及加勒比海五友邦,途中過境紐約,特別安排拜訪中華公所,以感謝僑胞多年來對中華民國的支持,當天有來自全美各地、超過600名的僑胞到場熱情相迎,令他深受感動。
總統說,許多華僑在革命建國中,不僅慨然捐獻財產,更義無反顧地走上戰場。以「中國戰鷹」陳瑞鈿(Arthur Chin)為例,渠出生於美國奧勒岡州,父親是廣東人,「九一八」事變後,陳瑞鈿和另外13位華裔青年志願來到中國,渠等是最早參與我國空軍的華僑青年。抗戰初期,陳瑞鈿曾單獨或與僚機共同擊落6架日本飛機,更兩度身受重傷,痊癒後因無法再駕駛戰鬥機,改為運送戰略物資,至1950年才返回美國。渠將一生中的菁華歲月奉獻給國家,充分展現華僑的愛國精神,令人敬佩與感動。
談及國內經濟發展,總統指出,他上任5年多來,全力為臺灣經濟排除障礙,首先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3年前雙方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促使紐西蘭與新加坡等國更有意願與我探討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而於今年7月10日順利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並即將與新加坡簽署經濟夥伴協議;而我國與日本亦已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與《開放天空協議》,進一步提升雙方關係;凡此均顯示我國採取開放政策後,有更多的國家願意與我國提升關係。
總統進一步說明,過去5年來全球經濟成長率僅1.9%,但我國卻維持平均接近3%的經濟成長率,名列亞洲四小龍第二;而為振興經濟,行政院推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包括《加強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方案》等,一年多來投資總額達新臺幣1,800多億元,預估可創造2萬多個就業機會,也期盼有更多僑胞回臺投資,帶動國內經濟成長。
總統提到,政府除改善兩岸關係,並積極擴大國際參與,例如我方已連續五年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日前我國民航局長沈啟更以特邀貴賓名義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是我失去聯合國代表權42年後首度與會,具有重要指標意義;而給予我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國家或地區,也從他上任時的54個增加至134個,尤其歐盟給予我國免簽證待遇係在2011年1月11日生效,而1943年1月11日正好是列強廢除對我不平等條約的日子,別具意義,此一免簽禮遇亦彰顯中華民國已成為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
展望未來,總統強調,政府將持續為中華民國拓展外交空間、爭取最大利益及促進經濟成長,讓海內外僑胞感到光榮,也期盼僑胞與國人齊心協力,共同打造自由民主、繁榮富足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