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10月09日
總統接見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共同主席戴雪倫(Sharon Day)訪華團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NC)共同主席戴雪倫(Sharon Day)訪華團,除說明5年多來政府在臺美及兩岸關係之具體進展,並期盼雙方持續加強合作與交流,深化臺美關係。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他上任後採取「低調、零意外」原則,重新恢復臺美高層互信,使臺美關係處於1979年終止外交關係以來最好的階段,雙方續依據《臺灣關係法》維持密切關係,例如該國同意我採購防禦性武器,及去年11月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待遇,加以近2年來,多位該國政府高層及重量級國會議員團陸續訪華,足證臺灣係「美國重要的安全及經濟夥伴」。
  總統進一步指出,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關係已超過100年,雙方共享自由、民主、人權及法治等普世價值。臺灣每年赴美觀光客約40多萬人,在該國的留學生約3萬多人,雙邊除在安全、經貿與觀光方面密切交流,也在包括防制人口販運、防止武器擴散及反恐等議題充分合作,關係益趨緊密。
  總統強調,儘管他個人目前無法訪美,但在訪問中南美洲友邦時曾過境美國,與該國參、眾議員及行政官員通電話,透過直接溝通增進臺美關係。
  談及兩岸關係,總統向訪賓說明,過去5年多來,我與中國大陸關係獲得大幅改善,雙方互動密切,使得臺灣海峽已從「火藥戰場」轉變為「繁榮和平大道」。總統說,今年雖係韓戰六十週年,但朝鮮半島仍舊「戰雲密佈」,反觀臺灣海峽,過去雖曾發生八二三砲戰,但近5年來,我與中國大陸迄今共簽署19項協議,使兩岸關係在衝突60年後獲得突破性發展,海峽和平已成為常態現象。
  總統進一步說明,兩岸關係改善使衝突的機會減少,合作的機會增加,此等改變對美國而言,「當然是符合美國利益」,因此該國不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籍的總統,均對中華民國政府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表示肯定並予以鼓勵。
  總統也提及,他於1984年在中國國民黨負責推動國際事務時,曾至美國參加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時逢雷根總統競選連任,留下深刻印象。
  訪賓尚包括華盛頓特區全國委員柯貝爾(Bob Kabel)、蒙大拿州全國委員希爾(Betti Hill)、華盛頓州全國委員辛普森(Fredi Simpson)、阿肯色州州主席韋伯(Doyle Webb)、德克薩斯州州主席慕斯特瑞(Steve Munisteri)、阿肯色州全國委員、阿肯色州州眾議員巴納特(Jonathan Barnett)及威斯康辛州州主席柯特尼(Brad Courtney)等由外交部次長石定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袁健生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