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10月07日
副總統出席「第61屆華僑節慶祝大會」暨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第15屆第2次海外理事會
吳敦義副總統上午出席「第61屆華僑節慶祝大會」暨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第15屆第2次海外理事會,代表馬總統歡迎與會者回國參加十月慶典活動,並期勉繼續為團結、服務僑社與傳承中華文化等奉獻心力,讓中華民國永遠屹立於世界。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華僑不僅在中華民國革命建國及抗戰建國的近代發展史上扮演重要角色並發揮關鍵力量,對國家貢獻卓著,因此華僑被稱為「革命之母」;此外,臺灣早期發展篳路藍縷,華僑「投資報國」,紛紛投入資金建設臺灣,而政府亦於1955年公布《華僑回國投資條例》,鼓勵與保障華僑回國投資,奠定了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副總統說,馬總統自2008年就任後,致力改善兩岸關係,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臺海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因此降低了60年來與中國大陸的衝突對立,並擴大各項交流及合作關係,除於民國99年6月29日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又陸續簽署包括服務貿易、智財保護、司法互助及打擊犯罪等共19項協議,使海峽兩岸呈現穩定和平新局。
副總統提及,我國雖缺乏天然資源,但在馬總統以「壯大臺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做為國家經濟發展的策略下,促使經濟繁榮,民國99年的經濟成長率為10.76%,100年仍維持4.07%成長;此外,在全球各項競爭力評比方面,包括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及「世界經濟論壇」(WEF)等名列前茅;尤其在改善經商環境方面,「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 (BERI) 所做2013年《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我國的投資環境評比排名全球第三名,僅次於瑞士及新加坡,為全球最安全可投資的國家之一,深受國際肯定。
副總統談及,2008年時僅有54個國家及地區給予臺灣民眾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在馬總統就任後,推動兩岸和平及落實自由、民主與法治,雖邦交國僅有23國,但迄今已有包括美國、加拿大及歐盟等133個國家及地區,提供臺灣民眾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涵蓋98%我國民經常旅遊的國家及地區,凡此均足以證明我國深獲國際社會的尊重、信任與肯定。
副總統指出,中華民國政府積極落實國父孫中山「三民主義」的理想,致力促使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與保障人民的幸福,同時臺灣是實現公平與正義的地方,亦是追求自由、民主、法治與人權的地方。
今天出席此項活動者包括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長簡漢生、華僑協會理事長陳三井及大會主席巫和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