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10月04日
總統接見「第23屆國家品質獎」得獎企業及團體等一行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第23屆國家品質獎」得獎企業及團體等一行,肯定得獎者傑出表現,並說明政府獎勵民間投資及提升國內經濟發展之具體作為與成效。
總統致詞時表示,我國自民國79年起籌設「國家品質獎」,目前全球約有80個國家設有類似獎項,我國則為亞洲最先設立該獎項之國家。該獎項設立以來,共有1,170個企業、團體及個人參與角逐,迄今僅有123個得主,獲獎率約10%,顯見各獲獎者均為業界中的精英。
總統也逐一介紹本屆「國家品質獎」得獎者事蹟,包括「企業獎(服務業類)」由「統昶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及「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統昶行銷公司董事長林蒼生於業界素有「儒商」之稱,深諳行銷及經營之道,並時常撰文,展現哲學家風範,而該公司貫徹品質、專業、態度及敏感度等四大理念,並秉持「嚴格把關、以客為尊」精神,即使離島物流服務每年虧損2,500萬,仍持續經營,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令人欽佩。中興保全公司則運用大量科技打造「智慧安全城市」目標,近5年來的專利數量高達99件,並連續6年榮獲管理雜誌保全類「消費者心目中理想品牌」第一名。此外,「邦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全面品質管理」(TQM),近3年研發成果占營收2成,並取得25項專利,亦榮獲「企業獎(製造業類)」。
至於「中小企業獎(製造業類)」獎項,則分由「東遠精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榮獲。總統說,東遠精技公司透過研發創新與品牌服務,創造品牌價值,近3年來每年研發經費均占總營收5%,且研發商品化高達80%以上,並已取得126件專利。科達製藥公司則結合雲端平臺進行藥材源頭管理,並首創「中藥履歷溯源平臺」及建立「中藥調劑檢核系統」(EBCS),共獲4國專利。最後,國立清華大學則榮獲「機關團體獎」殊榮,該校為一研究型大學,但重視產學合作,去年技術移轉授權金即較民國99年成長3倍,且智慧財產權所發揮的產業效益亦較過去3年增加3倍,實屬不易。
針對國內經濟情勢,總統指出,過去5年全球經濟受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平均經濟成長率僅1.9%,但臺灣仍維持3%,名列亞洲四小龍第二,今年上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則為2.06%,預估下半年我國經濟景氣仍將小幅上升。此外,政府積極拚經濟,並獎勵民間投資,預測今年國內企業投資金額將可上看新臺幣1.2兆元;又,去年9月所推動的《加強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方案》,迄今已核准37家企業,投資總額高達新臺幣1,800多億元,相信將可創造2萬多個就業機會。
總統談到,2011年我與對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迄今該協議所涵蓋之商品銷量均有所成長,例如臺東鳳梨釋迦目前已有6,000個貨櫃銷往大陸市場,為臺灣對大陸農產品貿易逆差轉變成順差的實證。
總統也指出,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13 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在60 個受評國家中名列第十一,於亞太地區僅次於香港及新加坡,且該學院亦將臺灣與中國大陸及南韓共列「贏者群」;此外,「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12-2013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我國在「產業群聚發展」指標中更位居世界第一,而民間企業即於其中扮演我國經濟發展之關鍵角色,尤其透過「國家品質獎」的設立,發掘國內多家優秀的民間企業,更進一步鼓舞其他企業效法學習。
最後,總統強調,經濟部參考德國管理大師赫爾曼‧西蒙(Hermann Simon)所提的「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概念,提出「中堅企業躍升計畫」,期能打造小而強,且在全球產業供應鍊位居關鍵地位之企業;目前國內已有許多類似的中堅企業,希望企業界能多鼓勵具有創意之學生,將渠等發明之作品商品化,相信定有助提高國家競爭力。
得獎企業及機關團體代表包括「統昶行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蒼生、「邦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李明忠、「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小野寺博史、「東遠精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欽、「科達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兆祥及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等人,由經濟部次長杜紫軍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經濟部工業局長沈榮津及「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