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9月25日
總統接見「世界核能協會」秘書長阿格尼塔.瑞新(Agneta Rising)等一行
馬英九總統上午接見「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秘書長阿格尼塔.瑞新(Agneta Rising)等一行,與訪賓就核能及再生能源發展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瑞新秘書長曾任「全球核能婦女會」(Women in Nuclear Global)會長,並在「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擔任重要職務,專業知識及經驗均相當豐富;又,訪賓基斯.派克(Keith Parker)擔任「英國核能工業協會」(Nuclear Industry Association, UK)執行長多年,而英國係全球最早有核能電廠的國家,目前亦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相信渠可針對核能與再生能源之關係提供專業見解。
總統進一步指出,美國為全世界核電廠最多的國家,目前有100座核能機組,而訪賓瓦特.希爾(Walter Hill)係「美國核能協會」(Nuclear Energy Institute, USA)外部溝通處長,人文素養及溝通經驗均相當深厚,相信將可分享該國核能發展政策及方向等經驗;此外,「日本能源經濟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 Japan)核能組長村上朋子(Tomoko Murakami)長期深入研究核能產業,2年前日本福島事件使全球對核能產生疑慮,但日本政府在核安無虞之條件下,已考慮恢復48座核電廠運轉,其政策改變之考量點亦為全球關注之議題。
針對我國能源發展現況,總統談到,臺灣缺乏自產能源,98%能源均仰賴進口,且為孤島型獨立供電系統,故能源安全等同於國家安全;我國燃煤發電約占41%、天然氣30%、核能18.4%,其中核能係由3個核電廠、6座核能機組所供應,而刻正興建的核四廠則有2座核能機組,未來預估可提供全國8%發電量。
總統說,日本福島事件發生時,他正競選總統連任,爰提出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達成國際減碳承諾」等原則下,以「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做為我國能源政策的推動主軸,而「非核家園」雖為我國能源發展目標,但目前無法一步到位,故須發展替代能源因應,然而替代能源何時能取代核能,迄今仍未有任何學者專家提出明確時間表。
總統也談到,全球現今共有31個國家使用核電,在日本福島事件後,德國、瑞士及比利時等3國雖訂出廢核時間表,期程約11至23年,但仍有部分國家持續發展核能,且據「世界核能協會」網站所公布之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共有432座核能機組,且尚有243座機組刻正及計畫興建中,因此核能在未來20、30及40年所扮演之角色,以及是否將被再生能源所取代等,均係我國所關心之議題。
隨後,總統與訪賓進行意見交換,瑞新秘書長首先回應表示,全球使用核能比例已逐漸增加,目前有13個國家刻正興建68座核能機組,而民眾對核能之信心亦逐漸恢復,且對核能之支持亦提升至日本福島事件前之比例,主要係因核能使用可減少碳排放量及空氣汙染,同時亦可創造就業機會等。
瑞新秘書長也舉瑞典為例指出,核能及水力發電占該國供電量各半,在1980年美國三哩島事件發生後,瑞典曾舉辦國內公投決定不再新建核電廠,並計劃於2010年關閉境內所有核電廠,但由於替代能源價格過高且不穩定,故該國目前仍持續興建核電廠;此外,針對高階核廢料之處理,瑞典政府亦在該國穩定的基石下開挖500公尺深、隔絕地面之儲存槽,以避免影響生態系統。
針對英國發展核能情形,派克執行長表示,英國能源組合及比重與臺灣類似,而該國發展核能之目的係欲維護能源安全及減碳,並進一步促進民間投資;為達此目標,該國政府與民眾展開為期2年的溝通,深入瞭解民眾關注議題、政府角色及核能發展效益等,最終順利獲得廣大民意支持。
希爾處長也分享美國核能發展經驗,並指出,美國係全球第一個核電商業化之國家,由於核電不僅供電穩定、價格低廉,且亦可減少碳排放量,故獲該國政黨與人民支持,目前即有5座核能機組興建中,同時根據近期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核能之支持亦高達69%;此外,美國近期雖開發頁岩天然氣,但由於天然氣價格波動較高,亦不能過度仰賴。
最後,村上朋子組長就日本政府為何改變2年前的廢核政策進行說明,並強調,核能係一確保穩定供電的來源,尤其在福島事件發生前,核電占該國發電比例26%,提供3百兆瓦電力,但其後因關閉核電廠,日本境內實施限電措施,並大量進口石油及天然氣,導致經濟蒙受巨大損失,故促使日本政府恢復核電使用。
訪賓尚包括「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理事長潘欽,由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及臺電公司董事長黃重球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及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鍾堅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