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8月21日
總統結束「賀誼之旅」返抵國門
馬英九總統清晨結束為期11天的「賀誼之旅」返抵國門,並於機場發表談話,說明此行之收穫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訪團在歷經將近53個小時、4萬2,000公里的飛行里程後平安返抵國門,為「賀誼之旅」劃下圓滿句點。此次是他就任總統以來第8次出訪,除參加我南美洲友邦巴拉圭新任總統卡提斯(Horacio Cartes)就職典禮外,也順訪加勒比海友邦海地、聖露西亞、聖文森,以及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往返並過境美國紐約及洛杉磯,獲致多項具體成果。
總統指出,此次出訪不僅促進我與南美洲暨加勒比海五友邦之正式邦誼,更增進元首間彼此之私人友誼,尤其他與巴拉圭新任總統卡提斯、聖露西亞總理安東尼(Kenny Davis Anthony)及海地總統馬德立(Michel J. Martelly)三位友邦元首皆係第一次晤面,巴國與海地的官方語言分別為西語及法語,但兩國總統皆曾赴美留學,精通英語,因此雙方會晤時可以英語輕鬆交談,增進彼此互動與友誼,實為一大收穫。
在鞏固邦誼方面,總統表示,此行共簽署三個聯合公報及一項引渡條約,他本人並獲頒巴國「國立亞松森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de Asunción)的名譽博士學位,對於強化雙方關係,助益良多;此外,訪團抵達五友邦之機場時,各國均由總統或總理親往接機,盛情可感。
總統談到,他赴巴拉圭出席卡提斯總統就職典禮時,卡提斯總統於致詞時提及中華民國,引起臺下一陣歡聲雷動,令他深感巴國對我國之情誼與友好;而他受邀於聖露西亞國會演講時,特別引述該國國歌中的一段歌詞,以凸顯該國愛好和平,並說明我國以和平方式處理兩岸與臺日關係,獲致良好成果,該國總理與議員則以「敲桌」方式表示肯定,亦令他印象深刻。
總統也再度感謝各友邦長期在國際場合為我仗義執言,並堅定支持中華民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國際組織。
其次,在落實合作方面,總統表示,他上任5年多來,以「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作為援外政策原則,使邦交國逐漸瞭解到中華民國是一個「正派」、「不隨便」的國家;而我國與此次出訪的友邦均有多項合作計畫,包括農業、醫療、科技、基礎建設、教育及太陽光電等,此行他特別前往視察,證實執行成效良好,例如我國「海外工程公司」在海地承做的新希望村計畫及最高法院大樓重建工程計畫、在聖文森的雅蓋國際機場計畫、「宣德能源公司」在聖克里斯多福的太陽能電廠計畫,以及「茂迪公司」在聖露西亞的組織培養實驗室太陽能板等,我國不僅運用最新科技協助友邦,也為臺灣企業帶來商機,創造雙贏局面。
總統也提到,海地3年前發生大地震,共毀損包括總統府在內約50座政府大樓,迄今尚未完成修復,然而馬德立總統卻將最高法院辦公大樓重建計畫列為優先項目,以達成建立「法治國」的目標,令他深受感動;此外,我國外交部也結合民間團體於該國進行職業訓練及孤兒認養與收容等,亦深獲當地民眾肯定,彰顯我國在國際社會扮演「人道援助提供者」的角色,極具意義。
針對「過境外交」議題,總統說明,訪團原定過境美國紐約與洛杉磯,因潭美颱風襲臺提前返國,在洛杉磯的行程有所濃縮,但在兩地過境期間,他一共與12位美國行政及立法部門的政要通電話,並與4位政要會晤,對於不及會面或通電話的政要與企業人士,他返國後仍會持續聯繫,以增進雙方關係。
總統說,此次出訪雖然行程緊湊,但所得收穫超出預期,不僅增加我國的國際能見度,也讓僑胞瞭解到政府積極爭取外交資源的努力。他訪問紐約、洛杉磯與巴拉圭時,皆於當地舉辦僑宴,參與人數共計近700人,他也藉此向僑胞說明政府外交、兩岸與內政等各項政策,讓僑胞瞭解國內情形,促進雙方良好溝通。
對於外交部克服各項困難與挑戰,安排此次出訪,以及我駐外館處同仁的辛勞,總統也表示肯定之意。總統認為,我國推動「活路外交」、「正派外交」後,外交人員更加士氣高昂,因為渠等能挺起脊梁,進行必要各項交涉,相信在此「有尊嚴」、「有士氣」的情況下,未來的外交工作會做得更好。
最後,總統表示,訪團在潭美颱風來襲的此刻返國,就是為了與大家同甘共苦,早日回臺進行防颱整備,也提醒相關單位做好各項防颱措施,以保障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鄧振中、外交部次長石定及外交使節團團長布吉納法索駐華大使沙瓦多哥(Jacques Sawadogo)等均前來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