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8月20日
總統出席洛杉磯僑宴餐會
  結束訪問我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五友邦行程,馬英九總統暨訪團於美國洛杉磯時間8月19日(週一)晚間8時30分(臺北時間8月20日上午11時30分)抵達洛杉磯國際機場。
  專機停妥後,我駐美國代表處大使金溥聰及「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登機迎接總統下機,隨後馬總統驅車前往出席僑宴餐會。
  馬總統於致詞時表示,由於潭美颱風即將侵臺,加上此行出訪行程已接近尾聲,因此他決定提早返國;依據最新氣象預測,該颱風行徑速度較預期緩慢,因此訪團返抵國門時,颱風中心尚未登陸臺灣,然而他認為國內遭遇天然災害時,他必須與國人同在,此不僅係一態度問題,亦為一感覺問題。
  由於此行係馬總統自5年前就任後,第4次於出訪時過境洛杉磯,他也特別向現場許多久違的老朋友致意問候,並說明此行出訪成果,例如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卡提斯(Horacio Cartes)就職典禮時,卡提斯總統特別介紹他係來自中華民國的總統,現場巴國民眾即報以熱烈歡呼,顯示中華民國在該國備受高度肯定。
  馬總統說,此行出訪讓他深刻體會我外交政策已與以往大不相同,如同薄瑞光理事主席致詞時以「太陽出來了」一詞形容我現階段外交處境。首先,我們採取「正派外交」路線,對外援助均須符合「目的正當、程序合法、執行有效」原則;又,我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後,亦進一步提升我國際關係及空間,例如與日本簽署《臺日投資協議》,同時也更加鞏固我與邦交國邦誼;此外,我與美方在國防、安全及經濟等領域均有密切合作,雙邊關係改善幅度已超越1979年臺美斷交前的水準,且因《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已重新啟動,前副總統蕭萬長亦將於下半年率領國內企業訪問團赴美尋找商機及合作管道。
  馬總統強調,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從未有一刻像現今一般與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保持如此友好關係,我們已將原先衝突、衝撞與對立之關係轉變成和諧與合作關係,同時亦讓我國際關係從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進而讓臺灣在和平之中追求繁榮。馬總統認為,他希望為臺灣找出一條生路,此亦為他擔任總統所須承擔的責任。
  馬總統說明,我國競爭力雖不差,但仍須積極改善產業結構及追求創新,其中行政院所推動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已展現具體成果,自去年11月迄今,已有58家臺商回臺投資,投資金額超過新臺幣2,000億元,並創造2.8萬個就業機會,且國內失業率亦持續下降。
  馬總統也提到,此行出訪他特別詢問各邦交國及地區之電價,例如洛杉磯、紐約及巴拉圭每度電價約介於新臺幣3至5元,而加勒比海三聖則均高於新臺幣9元;相較之下,臺灣每度電價為新臺幣2.7元,較上述國家及地區便宜,主要係因政府補助電價所致。
  最後,馬總統強調,我國經濟狀況雖非全球最佳,但政府將盡最大努力照顧人民生活,讓貧窮及生病者均能獲得有史以來最好的照料,也期許我國未來持續扮演「和平的締造者」及「人道援助的提供者」等角色,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光與熱,也讓我國成為一個受人尊敬、讓人感動的國家。
  結束短暫的過境行程後,馬總統一行前往洛杉磯國際機場,專機於當地時間20日凌晨2時30分(臺北時間20日下午5時30分)起飛。
包括「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薄瑞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袁健生、外交部長林永樂、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我駐美國代表處大使金溥聰、立法委員廖正井、馬文君、陳淑慧及「羅省中華會館」主席馬國威等均出席僑宴活動。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