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8月17日
總統訪問聖文森行程
馬英九總統率「賀誼專案」訪團於聖文森當地時間8月17日上午8時30分(臺北時間8月17日下午8時30分)抵達聖國E. T. Joshua機場。
專機停妥後,我駐聖文森大使施文斌及聖國外交部常務次長威廉斯(Nathaniel Williams)登機迎接馬總統下機,聖國總督柏朗泰(Frederick Ballantyne)及總理龔薩福(Ralph E. Gonsalves)則迎於機梯旁;聖國警察樂儀隊並以隆重儀式及21響禮炮,表達對我訪團之誠摯歡迎。
由於聖國植物園係西半球第一座植物園,馬總統一行首先驅車前往參訪。馬總統抵達後,受到現場聖國學童熱情歡迎,繼而在該園區園長夏國棟引導下,於園區內種植一棵蓮霧樹,並參觀首任園長故居。
植樹儀式後,馬總統前往該國總督府拜會柏朗泰總督,雙方短暫晤談後,旋即轉赴我政府協助該國興建的「可納利橋」(Colonaire Bridge)出席該橋通車典禮。
馬總統致詞時表示,該橋之完工充分彰顯臺、聖兩國邦誼堅定及雙邊合作計畫執行成效良好;兩國建交迄今32年,各項合作計畫均已獲致豐碩成果,包括基礎建設、農業科技、醫療衛生、資通訊、教育及人力資源開發等項目,除可納利橋外,近年來亦陸續完成「臺聖友誼大橋」(Rabacca Bridge)、國家圖書館、13座學習資源中心及政府E化中心等,均有助於提升該國人民生活及福祉。
馬總統指出,橋樑不僅橫跨河流及山谷,更係人民安全返家的道路,爰所有政府均須大量投入人力及物力進行建設,而6年前「臺聖友誼大橋」落成時,即有約4萬名聖國民眾親臨見證通車典禮,主要係因該橋不僅實現了在地居民200多年的夢想,讓渠等永遠不須冒生命危險涉河返家,亦帶動地方發展與繁榮。
馬總統也提到,可納利地區人口稠密,係聖國主島面風區的交通要道,原有的舊橋樑為殖民時期所建,因橋面狹窄及年久失修,已無法滿足民眾需求;有鑒於此,龔薩福總理於兩年前提議將可納利橋改建列為臺、聖兩國民生建設合作計畫的優先項目,亦獲我方認同,並全力支持。
馬總統進一步表示,這座採用現代工法興建的新橋完工通車後,除有助於改善交通及促進地方繁榮,亦可確保使用百年以上安全無虞;此外,我政府捐建的「佛蒙特-佛朗撒橋」(Vermont-Francois Bridge)亦預計在今年底完工通車,相信將成為最受當地居民歡迎的聖誕節禮物。
馬總統說明,他上午抵達聖國國際機場後,龔薩福總理與他在機場國賓室短暫晤談時指出,可納利橋係渠年幼時上學所必經的橋樑,而他亦向龔薩福總理說,該橋樑今天落成後,未來將可供數百年使用,因此渠的後世子孫均可渡橋上學。
馬總統也感謝聖國政府多次在國際場合中為我仗義執言,並強調,該國對我國所展現的友誼、道義及發自內心的情感,均令人感動不已,而我對聖國的援助計畫僅為一小部分回饋。
最後,馬總統也引用英文諺語:「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難見真情)」,祝福兩國邦誼能如同可納利橋一般堅固永存。
結束通橋典禮後,馬總統一行受邀赴聖國總理宅邸與龔薩福總理伉儷午宴,席間雙方相談甚歡、互動熱絡,馬總統亦致贈禮品,以感謝總理伉儷熱情款待。
下午,馬總統前往「雅蓋國際機場」航廈工地,並於聽取「海外工程公司」(OECC)簡報後表示,聖國當地機場無法容納大型飛機起降,故該國發展觀光事業,較其他加勒比海國家不易,而龔薩福總理於2005年即有興建國際機場之構想,現已逐步實現,其中我方所承包的機場航廈工程,由國內廠商「世曦工程公司」設計監造,「海外工程公司」則結合協力廠商共同承建,工程自兩年前開始動工,預計今年底完工,其興造金額占整體機場工程比例不大,約新臺幣8億元,但航廈所提供的能見度最高,俟興建完工後,定能吸引外界注目。
馬總統也談及,他於上(7)月前往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出席該航廈改善工程落成典禮,該工程共耗時約3年半,完工後可增加300萬人次客運容量,不僅受旅客肯定,「國際機場協會」(ACI)對該機場所做的國際評比亦有所提升。
馬總統進一步表示,他上任前,往來桃園國際機場的旅客每年增加40萬人次,現今則為140萬人次,故一航廈須儘速更新,再配合既有的二航廈,相信將可因應不斷成長的客運量需求。
馬總統認為,中華民國援外行動不僅是為了鞏固邦誼,也由於在我們平均國民所得已超越2萬美元的此刻,依據聯合國所訂之標準,「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7%應做為援外用途,而我們遠不及此一標準。總統說,中華民國曾經受援於人,當我們有能力時,也要記得幫助他人,這是一種國際道義。
隨後,馬總統前往總理府與龔薩福總理會談,雙方除就共同關切事項廣泛交換意見,並簽署聯合公報,重申兩國對國家發展及國際參與的堅定信念與決心。
馬總統於簽署公報後談及,他午間與龔薩福總理餐敘時,見到總理高齡94歲的母親,讓他想起自己93歲的媽媽,深刻體會母親們期許國家在下一代能有更好發展的用心,因此臺聖兩國應相互協助,以實現母親們共同的夢想。
晚間,馬總統應邀出席我駐聖文森大使館所舉辦的酒會,並於致詞時表示,此次出訪聖國,深刻感受該國所展現的情誼及好客,並見證兩國建交32年來合作與努力的成果,令人倍感欣慰。
馬總統說,臺灣天然資源不多,但天然災害卻不少,今日我國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即仰賴人民的智慧、勤奮,以及教育所致,而臺、聖兩國共同分享教育資源迄今,已成功培育傑出的新一代,例如來臺留學的麥當諾(Rohan McDonald)、夏國棟(Gordon Shallow)及卡托(Kemston Cato)等人分別在組織培育、植物園管理及食品研發等領域有傑出表現。
馬總統認為,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投資並非硬體建設,而是教育,也因為聖國目前積極培育人才,進而讓他看見該國未來的希望。
馬總統也提到,聖國因人口較少,故境內無法設立一般大學,而目前我國大專院校共有162所,今年大學錄取率更高達94%,相較之下,我國已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並可與聖國分享;有鑒於此,今年教育部已將聖國學生獎學金名額增至17名,除包括大學部學程及碩、博士共計14人,另3名則榮獲「學士後醫學」獎學金,將前往高雄義守大學就讀,未來我政府也將持續增加「學士後醫學」獎學金名額,期能協助友邦在醫學及公共衛生等領域有所進展。
隨後,馬總統與柏朗泰總督及龔薩福總理共同舉杯,敬祝兩國國運昌隆、邦誼永固;酒會後,馬總統一行赴該國機場搭乘專機返回聖露西亞,結束在聖文森的行程。
稍早,臺、聖兩國簽署之聯合公報內容為:
中華民國馬英九總統閣下應聖文森國總理龔薩福閣下之邀請,於中華民國102年8月17日率團正式訪問聖文森國。
馬英九總統閣下於訪問期間與龔薩福總理閣下就中華民國與聖文森國(以下簡稱「兩國」)共同關切事項廣泛交換意見,並獲致共識如下:
一、 中華民國馬英九總統閣下感謝聖文森國總理龔薩福閣下之盛情邀請,並認此次訪問對增進兩國既有友好邦誼及雙邊合作關係,至具助益。
二、 兩國政府對建交32年來邦誼彌堅同感珍惜,並對雙方在基礎建設、農業、資通訊、教育、人力資源及文化交流等領域之豐碩合作成果至表滿意。
三、 中華民國政府推崇聖文森國龔薩福總理閣下之睿智領導,並讚揚其政府對區域整合、基礎建設、農業發展、教育改革、醫療衛生及扶貧之卓越成就。
四、 聖文森國政府推崇馬英九總統閣下之睿智領導,並讚揚其政府對改善兩岸關係、促進東海和平及推動國際發展合作之卓越貢獻。
五、 中華民國政府感謝聖文森國政府全力聲援其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
六、 聖文森國政府感謝中華民國政府支持之各項雙邊合作計畫對聖國國家發展之重要貢獻,尤其感謝中華民國政府對興建「雅蓋(Argyle)國際機場」之持續協助。
七、 中華民國政府同意秉持「目的正當、程序合法、執行有效」之原則,在既有良好基礎上續支持有利聖文森國永續發展及人民福祉之雙邊合作計畫。
八、 聖文森國政府同意續全力支持中華民國政府有意義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及其他相關國際組織。
九、 中華民國馬英九總統閣下偕全體訪團成員,為訪問期間所獲之優渥接待及禮遇,向聖文森國龔薩福總理閣下及其政府與人民申致最誠摯之謝忱。
本聯合公報以中文及英文各繕製兩份,兩種文字同一作準,中華民國102年8月17日,即西元2013年8月17日,在聖文森國金石城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