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8月09日
總統與「和好疼惜臺灣會」座談會

馬英九總統下午與「和好疼惜臺灣會」成員進行座談,針對防治家暴、家庭教育及托育政策等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致詞時表示,基督教會在我國長期扮演守望社會的角色,不僅是迷惘與無助人們的心靈支柱,同時也在家庭、教育、醫療、社福及環保等議題積極投入,成為安定社會的重要力量;而由基督教各教派領袖所組成的「和好疼惜臺灣會」,更以具體行動,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家庭價值的認同與重視,積極參與關懷家庭工作,對社會貢獻良多,令人敬佩。

總統指出,政府於今年7月23日正式成立「衛生福利部」,即希望透過整合衛生醫療及社會福利等各項資源,強化我國保護服務體系。其中,包括設置「保護服務司」及「社會及家庭署」等專責單位,期整合家庭暴力、性侵害、老人、身心障礙者及兒童少年保護等業務,將醫療與社福資源集中統籌運用,並強調整合性、預防性及長期性的服務,促使政府能更有效保障國民人身安全,並進一步強化家庭功能。

總統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例如我國自實施嚴查重罰的取締酒駕政策以來,不僅大幅減少酒駕死亡人數66人(與去年1-6月同期相比),亦已有效減低意圖規避酒測的案例;過去我國的酒駕死亡人數最多時可達一年700多人,去年已降至376人,預估今年將降至300人以下。總統並希望未來全國因酒駕而死亡的人數可再降至每年200人或100人以下之水平。

談及「托育公共化」政策,總統表示,政府規劃從民國101年至103年,每年設置20所公私協力托嬰中心及20處免費托育資源中心,即3年內總計各設置60處中心,以強化建置社區化的家庭服務體系,支持家庭發揮健全功能,防範家暴事件於未然。

總統提到,為解決國人家庭功能弱化問題,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倡導家庭教育工作及家庭價值,訂定每年5月為「孝親家庭月」,並舉辦「國際家庭日」及「祖父母節」等活動,且將今年設為「家庭教育年」,期結合政府各部會及民間參與的力量,提倡正向家庭價值與觀念。

總統也期望藉由這場座談會,多聆聽宗教界領袖的意見,做為政府施政參考。

與會者包括「和好疼惜臺灣會」召集人江彥霆長老、葉明翰牧師、陳文欽牧師、楊寧亞牧師、劉群茂牧師、張茂松牧師、蕭祥修牧師、杜明達牧師、羅聯昇牧師、陳見岳牧師及鄭博仁牧師等。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文達及教育部次長黃碧端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