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2年08月09日
總統出席第一屆「總統創新獎」啟動記者會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第一屆「總統創新獎」啟動記者會時強調,期盼透過此一鼓勵國人追求多元創新之獎項的設置,讓創新成為全國性運動,進一步增進國人民生福祉。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於就職兩週年時,曾提出包括「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的「六國論」,其中「創新強國」列為首位,係為強調我國應從「效率導向」轉變為重視「創新導向」的經濟模式;去年「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SRI International)總裁兼執行長卡爾森(Curtis R. Carlson)博士應邀來臺演講時,亦曾建議我國應設置鼓勵創新的相關獎項。因此,經濟部自去年開始規畫設置「總統創新獎」,以鼓勵各界追求多元創新。

總統並舉例指出,葛蘭姆(Graham)家族經營《華盛頓郵報》70餘年,日前易主給線上書店起家的亞馬遜公司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令各界震撼。該報副總編輯、曾參與報導「水門案」的伍德華(Bob Woodward)主張,隨著時代與潮流的改變,即使擁有悠久歷史的報紙亦須將其主導權讓給網路,此顯示創新發展可引發革命性的改變。

總統說,「總統創新獎」鼓勵企業、學校及文化界等追求創新,但政府部門的創新尤為重要,例如他上任第一年時遭遇金融海嘯,除中央銀行七次降息,當時行政院亦提出「銀行存款全額保障」措施以安定民心,並於春節前夕發放「消費券」,促使買氣回升,創造極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總統認為,雖然我國發放「消費券」並非全球創舉,但在適當的時機運用亦極具創意,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暨財政部前部長羅倫‧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來臺訪問時,亦肯定此項政策發揮提振經濟之成效。

總統進一步表示,行政院所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構想,結合「加工出口區」與「自由貿易區」,並非完全創新,但政府採取「前店後廠」、「境內關外」及「虛擬」等與過去不同的理念,藉由鬆綁法規在區內進行自由化的「試點」,相信該示範區運作後,將能成為政府創新的實例。

總統也提到,他於臺北市長任內曾赴美國紐約訪問,與當時整頓治安卓有成效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會面,朱利安尼提出「破窗理論」,主張只要小地方出問題,就要立即檢查及處理,另每週定期檢討並追蹤犯罪案件增加的原因,從源頭解決問題,促使紐約成為美國百萬人以上治安最好的城市,朱利安尼也因此獲頒哈佛大學政府學院的「政府創新獎」,令他深感政府部門的創新之舉,對於改善人民的生活有極大助益。

最後,總統表示,「總統創新獎」可考慮增設鼓勵政府部門創新的獎項,以帶動產、官、學、研共同追求創新與卓越,也期盼透過此獎項的設置,將「創新」轉變為全國性的運動,並透過創新發明或設計的產業化,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

「總統創新獎委員會」委員名單包括:經濟部長張家祝、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行政院副秘書長簡太郎、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教育部長蔣偉寧、文化部長龍應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朱敬一、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委宋餘俠、「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臺灣大學特聘教授李嗣涔、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張進福、「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蔡清彥及「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

包括行政院長江宜樺及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均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