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102年08月08日
副總統出席「2013第4屆《旺報》兩岸和平創富論壇」
吳敦義副總統上午出席「2013第4屆《旺報》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期盼持續改善兩岸關係,並珍惜目前穩定和平發展狀態,共創互利無限商機。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旺報》是第一份聚焦報導中國大陸的專業質報,秉持傳遞兩岸和平訊息,共創兩岸未來商機的理念,於每年社慶舉辦「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此次論壇以「服貿協議大啟動、兩岸互利創新局」為題,邀請兩岸重量級產官學界等菁英代表共同研討,為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與共創無限商機而努力,殊值肯定。
副總統說,民國99年6月29日政府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早收清單貨品方面,我方有539項,而中國大陸有267項,協議於民國100年1月1日起至今年1月1日止,採2年分階段將銷往雙方的貨品降為零關稅;此外,雙方約定在完成簽訂該協議6個月後,展開服務及貨品貿易協商,經過2年,終在今年6月21日完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此協議為ECFA之延伸,主要目的為保障雙方服務提供者的權益,並逐步減少貿易障礙。
副總統認為,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已為臺灣的農業帶來許多機會,例如早收清單中有關農產品部分,石斑魚及文心蘭等出口值皆有大幅成長,且近幾年我國對大陸貿易順差達900億美元,顯見ECFA的成效。
談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副總統指出,我方承諾開放的64項服務業,僅37項是目前尚未開放陸資投資的項目,其餘27項早在簽署ECFA時就已開放,如 5年來僅開放4家大陸中藥材批發業者申請,其中2家由經濟部審查通過,但絕無開放中藥材零售業;此外,我方並未開放大陸計程車業者來臺,亦未開放大陸勞工來臺工作。
副總統進一步說明,近5年來陸資申請來臺投資案共有398件,獲准來臺的高階管理人員僅216人,但為臺灣創造了6,671個工作機會。更者,陸方對我方開放80項服務業,包括電子商務、金融業及文創產業等,因此該協議對我方極為有利。
副總統重申,臺灣的服務業極具競爭力,不用擔心大陸業者前來競爭,而對可能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之產業、企業與勞工,政府也備妥相關配套措施,在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前即已訂定《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編列10年952億元預算,輔導中小企業強化體質及提升競爭力等,讓衝擊降到最低。
副總統談及,自馬總統上任以來,在政府、企業界及國人共同努力下,我國在全球各項競爭力評比方面,均名列前茅;而外國來臺旅客每年更以百萬人次成長,從民國97年的384萬人次,成長至101年的731萬人次,預估今年可突破800萬人次,至105年底更可望突破千萬人次,顯見我國獲得國際社會的尊敬與肯定。
今天出席是項活動者還包括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顯耀及《旺報》創辦人蔡衍明等。